您现在阅读的是
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卧底太成功,嫌犯求我去上班[九零]》 115-120(第17/24页)
娇,得知她就是拦着摄制组不让他们闹腾的人,杨政委还夸她:“幸好有你拦着,不然闹得太难看,我都不好开口。”
其实连王雪娇都不明白,摄制组的人哪来那么大的自信在人家军营里面闹的。
真是觉得自己特别理直气壮,特别有理么?
别说他们都不确定恽诚能找着的人到底有多硬,就算确定了,要是跟一线的人闹翻,又有什么好处,县官不如现管,何必给自己找麻烦。
王雪娇笑道:“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有什么好吵的呢,把事情说开了,该怎么办怎么办。”
其他人听见王雪娇这么说,心里不由生出几分对她的好感,谁不喜欢冷静理性的人。
后面几天的合作应该会非常顺利。
人都到齐了,
这次恽诚要捐赠医疗设备,提高整个地区的医疗水平,堪称军民共建的典范,非常值得好好地写几篇专题报导。
恽诚提出想要去各个兵站看看实际情况,以便准确地提供医疗援助,比如给高海拔的兵站提供制氧设备,给缺乏能源的兵站提供发电机组,给只有苦水喝的兵站提供净水过滤设备。
他非常抱歉地说:“我们的资源也十分有限,不能做到给所有兵站提供全套设备,只能针对性的解决最严重的问题。”
不用说,大家也都能理解,给所有兵站提供制氧、发电机、净水、药品那得多少钱。
对于他想去兵站看看的愿望,自然也是可以支持的。
反正每年部队自己宣传,都会去兵站进行拍摄工作,普通人也能路过兵站,算不得什么绝密的地方。
一共十四个兵站,目前的计划是一天一个。
兵站其实不大,如果是在平地,一天拍七八个都不是问题。
问题是随便一个兵站都在海拔三千五往上,人光是站着,就觉得呼吸困难,用正常语速说三四句话,就要喘,更别提扛着机器干活了。
王雪娇当初接到任务,让她过来的时候,她还跟康正清开玩笑说:“反正我不进可可西里。”
她不是怕可可西里的荒芜,只是怕它的海拔,要四千五百米左右。
结果现在要去的几个兵站,也没比可可西里好多少。
根据她的心得,上高海拔一要氧气,二要头疼粉。
葡萄糖和红景天只能当安慰剂。
韩帆这个对高原适应能力比她还差的人,被王雪娇留在格尔木:“你待这,闲得无聊就去那家饭店打听打听消息,帮我遛遛狗。你去要是倒下了,我和张英山都扶不动你。”
“好吧。”韩帆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清晰的认知,上次倒过一回,实在是记忆犹新。
第一站是去离格尔木只有八十多公里的纳赤台兵站。
光秃秃的路,光秃秃的山,开着开着,就看见大马路边,有几个小盒子一样的房子散落在辽阔天地间。
王雪娇看着那几个用石块垒成的房子,怎么看怎么不结实,她的脑中闪过了《三只小猪》的故事:房子被一吹,飞走了。
等下车,有人打开门,王雪娇了然,原来不是三只小猪,而是半坡文化。
这种建筑名叫“地窝子”,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从平地向下斜挖出一个大坑,头顶上是用粗粗细细的树枝加上草土混合物搭起来的屋顶,中间留了一个天窗用来通风。
负责接待的勤务十分不好意思:“我们这边条件不好,你们从大城市里来的,肯定不习惯吧?”
“习惯习惯,真挺舒服的。”王雪娇一进门,就飞快站在他们的空心火墙边,留恋不肯去。
格尔木市内海拔两千八,市区现在最低气温零下十度,纳赤台海拔三千五米,海拔每高一百米,气温就要下降0.6度。
所以一下车,王雪娇就感觉到温度骤降,再加上一阵一阵的大风,她感觉棉毛衫、两件毛衣、大厚棉袄,加在一起像纸糊的,整个人被风刀给吹穿了。
能有取暖的地方,还要什么自行车!
勤务介绍:“这里是后来建的,刚开始,这里只有帐篷,还有几个锅,根本挡不住风,吃饭的时候半碗饭半碗沙,现在这个条件也不好,不过比一开始强多了。”
这边的海拔还不算高,离格尔木市区挺近,医疗方面缺的东西不多。
王雪娇关心的是兵站都吃什么,能熟吗,好吃吗。
恽诚关心的是经过兵站的士兵,冻伤占比、高原反应占比、以及严重程度,是否已经影响到正常生活。
是否有人会想家,是否会受不了艰苦条件想离开,一般怎么处理?
做为援助医疗器械的热心人士,听起来他问的一点毛病都没有,涉及到生理治疗和心理治疗,合情合理。
不过兵站的人是用比较标准的官方话术回答他,在这套标准话术里,听不出什么有价值的情报。
恽诚没有继续追问,拍了一下室内和外景,采访了几个人,在纳赤台兵站的拍摄就算结束了。
回到格尔木,王雪娇跟恽诚说自己想出去逛逛,不跟大家一起吃了,便和张英山一起出去找韩帆,他还在跟那家店里。
王雪娇和张英山到的时候,看见韩帆正坐在店里跟老板海阔天空的胡扯,说他的从军生涯,现在韩帆的身份从工程兵,又变成了在南边某个边防哨所的人。
“我那会儿半夜站岗,实在太困,睡着了不说,一头栽在地上都没醒,还栽得四仰八叉,我们中队长以为我被越南蛙人给杀了,吹紧急哨,整个营区都被惊动了然后还能怎么样,也就两百个俯卧撑,五公里武装越野,还有半只脚站在台阶上站军姿。”
韩帆喝了一口青稞酒,脸上带着笑,似乎陷入了无限美好的回忆。
“我朋友来了。”韩帆看见王雪娇和张英山,激动地伸手招呼:“来来来,给你们介绍一下,这是我老班长~黄帮来!”
“啊?你们认识?”王雪娇有些意外。
韩帆笑着摇头:“不是,刚认识我们部队里面管老兵都叫班长。”
黄帮来连连摆手:“可不敢违反《内务条令》。”
“这有什么,现在不会有人罚我抄一百遍了。”
王雪娇好奇:“电视剧里好像也是叫班长哎~那应该怎么叫?”
韩帆解释:“应该称职务,或者姓加职务,或者职务加同志。”王雪娇顿悟:“工作的时候要称职务是吧。”
“嗯,要是不知道职务,就称军衔加同志,或者直接叫同志。”
王雪娇忽然一笑:“知道的这么熟,你到底抄过几遍《内务条令》啊?”
“不多,加在一起也就一千多遍吧,哈哈哈哈哈~”韩帆同志骄傲地昂着头。
王雪娇猜测,以韩帆对纪律的重视程度,应该不是他被罚抄,极大的可能是韩大善人被可怜的战友哀求后,替战友抄。
差不多是晚饭时间,三人点了几样需要慢慢煮,细细炖的菜。
他们坐在店里,一边聊兵站见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