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七零穿书文艺杠精》 120-130(第19/19页)
是幸运的,以后你要好好学习,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公平公正。”
叶敏华重重点头:“宋同学,我会努力的。你是一个聪明的好人,以后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尽管来找我,我一定会尽我所能。”
“好。”
开学没多久,宋知南就成了全校的名人,于蓝建议她趁热打铁去竞选学生会主席。
学生会这玩意儿,宋知南早烦透了,明明啥官也不是,里面却充满着官僚习气,挺浅的一个水坑,里面却爬满了爱耍心眼的王八。
她现在的时间很宝贵,既要上课还要写作,便摇头拒绝了:“我志不在此,就不去参和了。”
开学后,大家的生活开始逐渐步入正轨,每天早起晚睡,三点一线:教室、图书馆、宿舍。
学习氛围比高三还浓郁,之前的十年运动,让大家错失了宝贵的学习时间。他们心里憋着一股劲,争分夺秒地学习,想把失去的光阴夺回来。
学校里流传着两句口号:“夺回失去的十年;只争朝夕,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宋知南也受到了感染,她每天六点起,十点睡,除了上课就在图书馆和自习室看书学习。
她还并不是最努力的,有的同学熬夜学习,宿舍熄灯了,就在外面的路灯下看书。
同宿舍的马招云和张小凤也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太不努力了。
宋知南赶紧劝阻:“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你们俩一定要注意身体健康,特别是小凤。”
开学后,大家的助学金都发下来了。助学金每个同学都有,学校根据学生的家庭情况分等级发放,最高是每月18块,一般是发给出身农村或是城市贫困家庭的同学;第二等是14块,一般是发给家庭有点困难的学生;最后两等是11元和8元,通常是发给家庭不错和带工资上学的学生。
张小凤领的是18元补助,宋知南领的是最低等的8元补助。按照正常来说,18元也够用了,但张小凤的家庭情况特殊,她是奶奶一手带大的,奶奶年老多病,她每月都要寄钱给奶奶,这样就导致她时常捉襟见肘,只能克扣自己的生活费。
饭菜她只打最便宜的,有时还只吃半份。宋知南王琳这些手头宽裕的同学会时不时地请她吃饭,张小凤的自尊心挺强,吃了别人的就绞尽脑汁地想还回来。
宋知南见她这么瘦还克扣自己的口粮,忍不住心疼,就让于蓝帮她联系一下勤工俭学的岗位。
可是这个年代勤工俭学的岗位极少,于蓝在学校里没找到合适的岗位,最后帮张小凤在自己家附近找了一份家教的工作。
这个时代的家长是很少请家教的,这份工作也很难得。
张小凤很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去之前紧张地问:“我真的行吗?”
宋知南鼓励道:“你能从小山村考到河西大学,你就是当之无愧的学霸,你不行谁行?你的数学很好对吧?我告诉你,数学好的人智商绝对高。”
张小凤被鼓励得多了点信心。
宋知南看着她身上那身不太合体的衣服,便说道:“我借你一件衣服,你要时刻记得你是河西大学的,你智商高,面对学生和家长时一定要自信。”
一旦家长和学生看出她的胆怯和自卑,对方的气焰就上来了。
张小凤穿着宋知南借给她的那件红条绒外套,脸上擦着谢欣然贡献出来的雪花膏,跟着于蓝去见学生家长,她顺利通过面试,开始了她的家教生涯,每周去三次,按月结算,每月7块钱。钱不算多,但多少能缓解张小凤的经济压力。
……
周日中午,宋知南午睡完刚醒,于蓝就抱着一摞信进来了。
“老四,你的信,这么厚一摞都是你的,你的人缘是真好。”
宋知南打着哈欠下床,“谢谢小七,我看看都是谁写的。”
宋知南先看信封,有李群英的,有宋冬宝宋知夏宋湘的,有王翠花何黛的,还有厂里女工的。
她先看女工写的,信中说,就在她写信的前两天,红星纺织厂又有十来个人收到了通知书,原来有些大学又补录了一部分。没考上的那些女工下定决心今年再战。
宋知南欣慰地点头,她播种下的革命种子已经开始发芽了,今天撒一把,明天撒一把,迟早有一天,会遍地开花。
宋冬宝信里说他已经帮她俩领完工资,再给她们分别寄过来。他一个人很不习惯,感觉很孤独很寂寞,只盼着姐姐赶紧毕业好把他接走。
王翠花的信很简单,妇联办公室一切都挺好,她妹妹也考上了大学了,她爸妈高兴坏了。
李群英说,她们杂志的名字终于定下来了,叫做《燕京文艺》,下星期复刊,并面向全国作者征稿,有稿费,千字3块-30。当然这个千字30是针对名家的,新人一般是千字3块。李群英郑重地向宋知南约稿。不过她们现在没有样刊,一切都是摸索着来,她让宋知南自由发挥。
朋友有约,自然得应。
宋知南先给李群英回信,告诉她,自己会给她寄三篇稿子,能留用的就留用,如果不适合她们杂志的风格,请她帮忙投稿给《燕京文学》、《九月》、《大众文学》这类杂志。她现在处在广撒网阶段,每个杂志都试试。
宋知南铺开稿纸准备写作。
这个时期流行的是伤痕文学,以刘姓作家的《班主任》为开端。大家在十年运动中受的受害都拿出来说说写写,大家都呼唤解放,有人呼唤救救受骗的红小兵,有人呼唤救救知识份子,有人说要救救知青。
宋知南准备呼唤救救妇女。
先来一篇探讨扭曲的母女关系的小说《母爱如洪水》,母亲以李玉华和梅小玲的妈为原型,写了她们如何在父权夫权的压迫和洗脑下,主动或被动的戕害自己的女儿,她们身为女性却不爱女儿,一心帮衬儿子,利用女儿重感情的特点对她敲骨吸髓,从精神到身体,从现在到未来,全方便地盘剥女儿,名义上还叫我都是为了你好。
骂完母亲,也不能少了父亲,《父爱如火山》,大家常常称赞,父爱如山,但是身为女儿感受到的是父亲在家里一动不动安如山,父亲像大山一样压迫着女儿的精神,父亲的脾气像火山一样,时不时地爆发一场,弄得周围寸草不生。这些父亲本质上就是个巨婴,从来没有长大过,他们只爱自己,根本不知父爱为何物,没有爱,却假装自己有,没事就搁那儿自我感动,自我吹捧。
第三篇的主题依旧是救救妇女,名字就叫做《他的家,她的冢》,以今年的高考为主题,写女同志报名被阻拦,考试被阻拦,好容易考上了却被截留通知书。
很多父母为了儿子上学,可以砸锅卖铁;轮到女儿上学,一只碗都不舍得砸不说,还拼命阻拦女儿上进,就想多吸血多占便宜。
家是耀祖光宗们的家,却是招弟盼弟们的冢。
他的家,她的冢。
家和冢,长得那么像,一个通往天堂,一个通向地狱。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