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1220-123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买活》 1220-1230(第8/19页)

美食板块那真是叱咤立办,半个小时多一点,他就洋洋得意地挎着篮子回来了:“赵记茶楼的酽茶炼乳, 捂得严严实实的, 冰一点没化——一会我就吊到后院的井里去!

    还有绿豆凉糕、云腿石子饼儿——这东西洋人叫做司康, 就是英吉利点心, 卢马姬这名字我记得,在《万国报纸》上发文章的,她是英吉利人吧?家乡的小点心,也算聊表心意了,主编, 点心我先搁这罩子底下了,一会来人招呼一声, 我就上后院提篮子倒茶去!”

    不得不说, 这份茶点也的确堪称体面, 难得的是小赵的巧思, 众人都有些诧异,“绿豆凉糕也罢了, 肯定是乔记的, 这也是你吹捧出来的旺铺了, 这火腿司康又是什么铺子里踅摸出来的?满没听你提起!”

    “就是赵记茶楼旁边再走个十几家铺子, 开的那个亨利咖啡屋里出的点心,听说是知识教那里的关系, 得了一批云腿, 试制了下午茶的咸点来卖。港区洋番很多都去尝鲜, 我也是趁着今日的机会, 过去尝尝。”

    赵康对羊城港的美食,一向是如数家珍,他家在港区,和洋番们关系不错,往往能够发掘出一些美味的洋点来,这时就从怀里掏出油纸包,又取了刀来,“咖啡屋老板认得我——送了我两份四个,我切开大家都尝尝。”

    “喝!今儿可算是吃着了。”

    “沾小赵的光了。”

    免费的点心,谁不爱吃?编辑部大家都欣然上前,一人分了一个小角,咂嘴细品,“干,粗拉拉的,这云腿倒是上乘,咸甜口的,吃上一粒嘴里全是鲜香——这东西不便宜吧?如今云腿的价格虽下来了,却也着实不算低!”

    “却又还好了。”

    赵康对菜价也是了如指掌,“昆顺走廊一修通,五尺道就没什么人走啦,现在云贵的腌货,都是直接从昆顺走廊过去,到了顺城转海运,三五日功夫就到羊城港,要是一路顺畅的话,十来天吧!比以前动辄半年那是短太多了。所以云贵的货,现在价格都是一路往下,倒把羊城港的腌货、山珍价格也打下来不少了。”

    “就说呢,那野菌干,前些年甚至可到一千多块钱一斤的,就今年跌到三百多了。货也比以前足,昆顺走廊这一修不要紧,倒是便宜了我们广府道的嘴巴。”

    “这倒是个好选题,小赵,你做不做?就用这个标题最好——昆顺走廊,从彩云道的田地,到羊城港的舌尖。你觉得如何?去菜市场走一圈,打听一下菜价,这不是一篇稿子又出来了?”

    “还是你们做吃食的好,稿子是一篇接着一篇,大家还都爱看,我们这些做衣服的,可就没这么轻易了,其实要我说,哪管那些什么花色、料子的,百姓身上穿的衣服,不都永远是那么些么,哪能每周都出文章的?要不我和你换吧,我来做美食,也让我甜甜嘴,享受个几期。”

    “得了吧,不换!你这都叫唤,那做住、行这两块的咋整啊?”

    五六个编辑,一边吃茶吃点心,一边打嘴仗,一个个都在叫苦,最后还是小吴幽幽来了一句:“调到主版去做大文章,一采风就是一年半载……你们就老实了。”

    这话很有用,大家立刻都收敛了神色,不敢再卖乖了,只有赵康还有点憧憬,“那如果能调去主版,哪怕跟着上战场,我也情愿的。我们这个《衣食住行》的副刊,好玩是好玩,可选材太局限了,来来回回都是这些,再好吃也有点儿腻味。”

    “哦?小赵这么有志气啊,那你可得努力了。”

    主编从办公室出来,风风火火地往资料室过去,丢了一句话,“年底调东街那块,还有个名额,你要下了决心,我就把你报过去。”

    “哎,别啊——我就是说说而已。”赵康立刻着急了,一个劲儿告饶,“姐,放过我吧,就我这学历,这文采,也就是在咱们这一亩三分地上混了,真要去了总部,哪还有我的立锥之地啊!那都是大学生——都是才子才女,连正眼看我们都不稀得呢,还让我过去呢!您这是想把我往绝路上逼么!”

    “哈哈——小赵,你别妄自菲薄啊。”

    “就是,没准那些眼睛长在额角上的大编辑,就看上你了呢?”

    赵康的话,虽然夸张,但却在几人中都激起了阵阵笑声,就连小吴,也不免得微微抿起唇角,露出了会意的笑来。只有主编张利青摇了摇头,似乎有点不敢苟同,不过,她没有多说什么,而是警告道,“那还不好好干活去?再这么打混,就把你们全送去东街扫地!”

    说完了,急促脚步声这才伴着人影逐渐消失,大家也不敢再闹了,喝完最后一口茶,赶紧的伏案工作,办公室也安静了下来。直到办公室敞开的门扉,被敲了两下,有人用很标准的汉语问,“请问,这里是——《衣食住行》编辑部么?”

    “啊,卢女士。”

    赵康赶紧站起来,好奇地打量了卢马姬几眼:这是个长相很平凡的年轻女子,眉宇细窄,面有雀斑,瞧着很内敛,穿着也很朴素。从外表来看,很难想象她已经在港区洋番,乃至在华洋番中,靠着自己通透冷静的文笔,和别出心裁的思考与观点,颇有了一些名气。

    至少,赵康的港区邻居,是很喜欢议论她的文章的,而赵康也翻阅过《万国报纸》,对卢马姬的一些文章他也留下了印象。“你好你好,我是赵康,主编刚和我提到你呢,我带你去办公室?——顺便说,你写的,关于知识教和道统、移鼠教的那一系列文章,我都有看,你的观点很新颖,也很有洞察力,文章写得很好!”

    卢马姬对他扯了一下嘴唇,算是接受了他的好意,大概是来到陌生的地方,她有点紧张,因此特别寡言,赵康把她带到办公室之后,一边去井里取凉茶,一边也很好奇:很多文人,观点的犀利和本人的内向,形成很鲜明的对比。在卢马姬身上这点尤甚,也不知道她在熟人面前是个什么样子,她平时从事什么工作,如此内向,怎么和同事交往。

    要说能靠发表文章来养活自己,这也不是没有,但发表平台肯定是《买活周报》这样的大报纸了,《万国报纸》的影响力虽然大,但发行份数不多,而且,据赵康所知道的,报纸稿酬特别低,还不如《衣食住行》呢,而且哪怕就是周报,也没有多少供稿者是全职做这个的。

    有些意见领袖,如法学专家张天如,虽然是在周报成名,但其实一直是靠经营补习班来养活自己,就算如今身份已经很显赫了,补习班也还没停,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带来的是名声,以及其他一些无形的好处,要说钱财还真没多少。除非是发表话本故事,集结出版,那就又是另一回事了。

    “……教师……大学……哲学系……”

    端茶入屋时,他听到了只言片语,卢马姬在办公桌对面直挺挺地坐着,从仪态来看,这肯定是洋番中的贵族出身——也能理解,她来买地的时间好像不算太长,但汉语就说得很好了,还能发表文章,学习能力这么强,就说明她从小有学习的习惯,而能从小接受教育的的洋番,家境绝对差不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吧,也不知道她和《衣食住行》的关系是什么,他们这个副刊,顾名思义,刊登的就是广府道(主要是羊城港)的衣食住行消息,市面上的布料价钱浮动,租房买房的行情价、地段特点,菜价、食铺的开张关张,时令养生消息的介绍,以及城内马车、自行车的购买、租赁和使用价格,去往周围地区的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