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1170-118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买活》 1170-1180(第13/20页)

郑大木多少也有点这味道了——他算是看清楚了, 这个大少爷, 就是喜欢在新技术上大笔投钱, 那股子狂热只是掩饰得好而已, 实则却非常的固执。

    他大概是想方设法, 总是要把铁路修起来的,当然, 铁路这东西不会是从来没有落地过, 郑大木所追求的, 或许是铁路在里程数上的一个记录——用名留青史来诱捕郑大木,可能像是用稻谷来捕雀一样简单。

    但,仔细想想, 好大喜功和轻信受骗, 还是不一样的。好大喜功所制定的计划, 至少初步看来还算可行。就说郑大木的这个铁路规划——如果铁路是从来没有实现过的东西, 谁都不知道要花多少钱,那就算是郑大木,也不可能轻易开口要一下就铺设这么长的线路。

    正是因为小铁路在矿山这里其实已经是相当普遍了,很多买地的大矿山,蒸汽提水机、小铁路,包括自动上下轨道、鼓风机等等,都已经是标准的配备,郑大木可以很清楚地掌握到铺设小铁路的成本,对于长线路的铺设花费做个预估,才会屡屡提及此事。

    并且,乘着大家在船上,时间大把无处打发的机会,耐心地对祖天寿介绍:“铁路之所以没有在买地通用,原因有不少,最大的疑虑其实还是治安——铁路铁路,顾名思义,这路是有铁的,而且纯度不低,如此,在人烟稠密之地,偷铁轨就是必然要考虑的危险。反倒是矿山,往往远离人群,而且在矿山这里铁是不怎么值钱的,周围聚居的多为矿工亲属,铁轨线路又短,不会有这个问题。”

    “除此之外,我们买地,起家在东南,那是多山的地方,这铁路通车又是要去弯取直,逢山开隧道,遇水搭高桥的,没有绕路一说。东南之地想要修建有规模的铁路?何其难哉,那是还没学会走路,就先想着跑了。”

    惯于所谓‘超前布局’的郑大木,居然还会如此去点评别人,也是令人发噱,他自己倒是一无所觉,还是认认真真地说道,“至于说适合修建铁路的平原,要么是辽东,要么就是北部京畿一带,一马平川那是可以的,但如今条件也都还不成熟,暂且论不到此事去。总要先把更紧迫的问题缓解了,过个一二十年,人烟重新稠密起来,社会也安定了,再来考量修建铁路作为通行方式,是否可行。铁路周边的百姓,会不会偷铁又能不能管住。”

    “这肯定的,也就是你们这些年轻人,从小在买地长起来的。对这事儿还有些疑虑,想着,可别把人心估量得太坏了。”

    祖天寿对于他的观点,倒是接受得很顺畅,他有些不以为然地道,“这我们这些苦出身的莽汉,再明白不过了。别说铁,早年间就连一根木棍,都是不敢随便放在路边过夜的,一转头就能给你偷走!这种事也不要多,一个村里有一个不规矩的人带头就够了,也不说北面南面,放眼天下我敢说都是如此,这就是人性!”

    “想要修长铁路,那还真是在袋鼠地最合适了,这里人少,尤其是吉亨和矿区,根本没有土著,不存在被偷铁的顾虑,而且又有实际的需要,不算是浪费钱财。通过长铁路的修建,也能给将来华夏本土腾出手,准备修长铁路的时候,提供经验和人才上的储备——大木,你小子还真是心怀天下啊,哪怕是在吉亨城这样的化外之地,也时刻惦记着能给六姐分忧那!”

    看起来,祖将军也已经逐渐摸清了郑大木的思维方式,并且由衷地感到佩服,竖起大拇指,“高瞻远瞩,舍私为公,这个词,用在你身上不算是过分的!”

    称赞是真诚的,但似乎,作为煤矿未来的股东,祖天寿的话里就有点阴阳怪气的味道,耐人寻思了。这高瞻远瞩舍私为公的人,没有人会不钦佩,但大概也不太会有人想和他合作,谁也不想几句话就跟着一起舍小家为大家了。

    庄长寿转动着眼珠子去看郑大木,郑大木倒也不装傻,会心一笑,摇头道,“哪有这么舍己为人,无非是公私两便——世叔说的这些考量,确实是有的,也就是因为在袋鼠地建这样一条铁路,有这些对袋鼠地之外的好处,如此才能从六姐那里申请到支援,请求免除一部分费用,或者给予专门贷款,并且派遣工人,提供建材呀。

    越发说穿了,这身在海外的华夏子孙,只有时时刻刻把自己和家乡连在一起,为家乡设想,为家乡出力,叫家乡的父老知道,你的心始终和他们在一块,这才能得到家乡的重视和帮助啊!这不是舍私为公,而是公私合一,以袋鼠地如今的情况,我们在此地安家的那一刻,肩负家国双重的重任,也就早已无所谓公私了,为国就是为家,而为家所做的一切,又何尝不是为国呢?”

    这番话,意味深长,发人深省,犹如橄榄一般,越琢磨越有味道,倒是把祖、庄两人都说得沉默了。你要说郑大木唱高调吧,可仔细一想又的确如此,这话丁点不假——郑家从前固然也有些声势,但如今这般飞黄腾达,难道不是谢六姐扶持的结果?

    郑大木会如此舍力为买地的大势考虑,这么舍得在这些地方花钱,仔细想想也没错,这钱,也不是郑家祖祖辈辈积攒下来的,而是郑天龙那上一代纵横海贸的结果。但海贸说白了,难道就只有你郑家能做?十八芝可有十八个人,个个都是人才,抛开你郑家血脉,其余什么李魁芝、刘香芝等,难道就不能做海贸巨头了?

    很多时候,这种成为行业领导的机会,那就是大国主一句话的事情,因着上头的扶持而有了这样的家业,那么,在上头的倡导方向,大笔花钱,也是知恩图报的一种表态。这么看,郑大木的确不需要害怕花钱,他只要是在六姐乐见的领域花,不是乱花而是有计划有魄力的花,就算把家底败了,六姐一句话,再给郑家一门什么生意做做,还怕赚不回来钱吗?

    “甚至,就是欠着呗,虱子多了不愁,欠朝廷的,可以用来抵债的东西那太多了,只要没有乱花没有挥霍,别和那贼砍头的李魁芝一样,追求排场,把钱花在给自己建暖气片上,那还不上就欠着,朝廷也不会把你如何,甚至还会再借。都到建城这份上了,对于金钱,早该看淡超脱,追求的不是数不尽的积蓄,不是什么金山银山,而是手里能支配的资源……朝廷的贷款也好,自己的身家也好,都是资源的分配和再转移……”

    “货币是资源,权力也是资源,城主能获取和再支配的,无非都是各式各样的资源,人力、物力、技术力,这些才是城主需要看重的核心,而金钱本身已经退到了极后,甚至都失去了传代的价值——只要是有能力的后辈,自小就生活在资源富裕的环境之中,早在还活着的时候,就可以因此而得到丰厚的好处,又何须等到百年之后,再传给什么金钱上的遗产呢?”

    直到当晚入睡之前,郑大木的这番伟论,还时不时地出现在庄长寿的脑海里,给他以复杂的感受,包括他的室友祖将军,靠在枕上,也是面色阴晴不定,时不时地喃喃着‘资源、贷款’这些词句,显然,也在思索着郑大木的话。

    这话不是没有简单的俗语来表达,所谓父母之爱子,则为其计深远,其实道理也是类似的。但怎么说呢,用郑大木的话说出来,似乎又带了这个时代的痕迹,更加展现了当今这个年头,最顶尖的年轻人应有的气魄和抱负,是啊,用资源的角度来解读的话,的确,花钱又算得了什么呢?

    一分钱能买到什么东西,其实也是六姐决定的,而郑大木正是很靠近六姐的一个年轻人,如果他还以省钱,以家族货币财富为念的话,那就说明他其实并不配占据现在的这个地位了。

    把现金和负债都看做是一种资源的分配,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