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1150-116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买活》 1150-1160(第3/23页)

 也是以数年、数十年为周期进行更替……

    这样缓慢的节奏, 自从买活军崛起之后, 便再一去不复返了,籍由报纸, 太多新东西用非凡的速度涌入了大家的生活:今日看到的仙器, 下个月京城就有出售的, 虽然自己买不起,但没吃过猪肉,难道还没看过猪跑吗?

    这个月在报纸上看到的新规矩、新观念, 到了明年, 街坊间居然也就应用起来了, 朝廷也就往下铺陈了。什么女子为官, 什么特科教育,什么普世卫生教育,什么婚俗更替……无不如此,还没等大家适应,就迅速地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

    悄然间,如今世风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甚至连对性格的推重都发生了改变——从前,大家喜欢的是性子稳重和平,有城府懂得忍耐的,不论男女,这样的人都被认为是可以依赖托付的,所谓‘事缓则圆’,这耐性是最为长辈们看重的。

    可如今,世风却喜欢有决断,有敏捷,懂得变通的性格了——只有这样果断跟随时世之变,不怕变,甚至主动求变的人,才能在这样混乱的时势中,带领一家人乘风破浪,不说做个弄潮儿吧,至少不会被掀翻掉队不是?

    就说雄国公府,大家大族,三代内的嫡系都是百来号人,什么样的人没有,什么样的性子没有?不就是张九娘有敏捷,跟上了时势的变化,去考了个女特科,这些年来一枝独秀,成为了小辈中少见的亮眼之人么?

    也正是因为张九娘本身就是靠着敏捷出头的,她对于改变是丝毫都不畏惧的,再加上本身也有南下的经验,因而对于鲁二的建议,决断做得极快,并且非常的自信,这一点上还要胜过她的父母——她父母一辈子也没有出过京城,无非是两个在祖辈荫庇之下,安稳度日的世家闲人罢了。

    虽然也受到了时代风气的感染,并没有怎么坚决地反对张九娘,但也的确对京城十足不舍,乍然离乡,就像是要亲自把自己的根从血肉中拔起来一样,怎么都下不了手。

    且又受到孝道的影响,想到不能侍奉父母终老,便是悲从中来,去和雄国公话别时,支支吾吾,难以启齿,还是雄国公道,“你们很好,尽管去吧,我在京城好好的,守着老大,一样过活,如今买地接管,京城的医术,眼见着也要大涨了,连逊帝都能救回来,更何况我等?

    也不用做这不舍之态,什么不能奉养终年……这不是咒我死么?我觉着自个儿还能活个十年二十年的,难道你一辈子不做别的事了,就在我身边过活?你们便去了羊城港,以后要来往也方便,不过是半个月光景就到了,想见面又有何难?年年探亲也不过就是一个来月的功夫,没准我还有福分到羊城港来领略呢!住得好了,便赖在羊城港养老,到时候有你们嫌弃的!不必眼下哭啼,把眼泪留到那一日吧!”

    又对张九娘父母道,“虽说你们先走了,但家产毕竟该有你们的,自然有你们一份,只是如今且论不得这些,等诸事底定之后,再来商议吧!”

    这话被众人听了,难免也都是各有心思,那贪婪的格外不舍,几乎形于颜色,不过,雄国公在家中素来是说一不二的,而亲眷中又不乏有人想把自己的孩子托付一两个,交给张九娘携带南下——这一带去,肯定是要照管到能自立的,以前都是一家子,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如今,在即将分家的前提下,这是一份不轻的人情,因此也都帮着说话道,“这是该的,九娘这是为我们新趟出一条路来,是家中的功臣呢!怎能因为他们去得早,反吃亏了?”

    这就是言语的力量了,眼看京中气氛这样乱,这时候赶着南下,确实有点儿无情无义、临阵脱逃的意思。被这么粉饰几句,反倒成了好事,至于一些人明里暗里翻的白眼,也就不成气候了。

    说到底,张九娘一脉南下之后,家产能分多少,其实也就是说什么是什么了,完全丧失了主动,没个人帮着挑挑拣拣,必然是吃亏的,便是那些心思大眼睛浅的亲戚,也没敢说一文钱不给,也都知道,多少是要给一点的——这时候,给的已经不是钱财了,而是彼此关系的延续,倘若还要认这门亲戚,那是必然要给的,否则,老爷子眼一闭,管你雄国公府多么落魄,张九娘袖手旁观,别人都说不出一句不是来!

    张太太悟透了这一点,也就逐渐释怀,接受了一家人要迅速南下的决定,和女儿一起,连夜收拾了两车子行李,所有的绫罗绸缎,都分送给各房了,只有历年来积攒的买物,这个是无论如何都要带走的,这些东西到了买地也不便宜,想要再置办起来,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所幸是因为国公府各房都有人依附南下,人口众多,雄国公出面联系了一艘船,在天港包送到羊城港,地方还是有的,这些箱子还能放得下。

    依张九娘的意思,本来第二日就要走,因人数太多,毕竟是延了一日,她却也只肯再等一日了,否则这么多人一起走,你等我我等你,半个月都未必能出发。第三日清早,家里便套了五辆车,载了张九娘一家子并依附的亲眷,出了国公府的巷子。

    装人的那三辆车里,满满都是人,除了张九娘父母之外,几乎都是各房经过九娘点头的年轻一代。除了张九娘贴身用的两个丫头之外,一个服侍人没有,这也是为何要先挑一遍人了,若是那等纨绔不堪之辈,没人服侍,路上岂不是添乱?到了羊城港,无法自立,更是只会成为张九娘的负累,若不是可堪造就之才,她又何必给自己找事儿?

    自然了,国公府多年来家人众多,几乎上千,在过去几十年前,也很少受到世风变迁的冲击,不论是主子也好,仆人也好,绝大多数都习惯了从生到死被服侍或者是服侍人的生活,这一次也是船上位置有限,就有,也没理由带仆人不带主子的,因而才是这般。

    实则各房都还有私房钱,都是私下给仆人出路费,让他们自己设法到羊城港去,和主子汇合——别提,上千里路,没个人看着,就这样让仆人自个想方设法去找主子,丝毫不怕他们跑了!这样的事情,也就是世家大族方才做得出来,方才能办得成了。

    “也就是叔伯婶子们,还没那么快扭过来,等到羊城港汇合之后,就逐渐知道厉害了。归根到底,人都是要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的,在羊城港,能养得起家务助理的,都是小有成就之辈,如今家里是不成了,这些兄弟姐妹,能不能养得住丫鬟小厮,给他们看到前程,这就全靠自己的本事了。”

    以张九娘所见,九成九以上,这些亲眷是要习惯自己打理家务的。且不说出不出得起工钱,就本身在羊城港,家务自理的难度也低了不少,似乎没有贴身养个丫鬟的必要了。哪怕就是她,带来的这两个丫鬟,其实在京城也不服侍她的起居,都是帮着打理账目,应酬同僚,又或者打版裁衣,丫鬟不过是个名目而已,实际上做的是管事、工匠和账房的活儿。

    除了这两人之外,她还有一些惯常使唤的人手,包括在织造局的下属,张九娘也都出钱让他们自己包船南下,这般,到了羊城港之后,她也不算是没有自己的班底,否则,虽然楚细柳嘴上说得好听,‘新柳服装厂永远是姑娘的家’,但张九娘光身一个到了那里,除了鲁二这夯货之外,无人可以使用,就算楚细柳没这个意思,不也只有被架空的份吗?

    “有了这十几个人,再有多年来累积下的本钱,不论是在新柳立足,或者是自开个厂子,也就算是有了个起步的资本……”

    人还没出京城,心思已经飘到羊城港去了,张九娘盘腿坐在车厢一角,闭目只是沉思,忽而又想道:“以后怕是再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