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买活》 1140-1150(第13/22页)
眼睛看的是第三代,第二代没什么人才,那就退休在家,好好教养第三代,图个子孙兴旺,也不是没有盼头。
这一步,退让得已经够大了吧,难道还不足够吗?退一步说,就把自己留着的那几个私人庄子,低价卖给买活军,从此迁入京中居住如果能给孩子换个前程,讨价还价一番的话,祖天寿都不是不能接受。结果吴素存说的那都是什么啊!
一切无偿献上,这且不说,还要请旨,去那劳什子袋鼠地发展!祖天寿也不能不生出疑心来了:你小子,是不是打量我没读过那本《新子曰》啊?什么以退为进,这要是我退了,你得寸进尺,那怎么办?可别把老子全家坑进去,成全了你的政审分喽!?“这袋鼠地,去不去的且放一边先不谈,就说交出军屯,这事其实是没得商量的——舅父,且看如今京中,开始暗潮汹涌,百事漂浮,连六姐也不敢轻举妄动,还要观望风色,来决定是否推进禅让的进程,好像旧朝的将官,还可以谈一谈
但实则,如今京里说得上话的各方势力,早就逐一对六姐输诚了,六姐之所以还按兵不动,不是怕自己掌握不了局面,激起北地的动乱,其实是一片慈心,还是和当年同各大军屯传话时一般的心思——减少摩擦,保证生产,共度时艰!
让我们从南方过来,不是说斡旋局面,怕了咱们辽军各将官,这还是在给咱们脸子,还在好好说话那,真要把六姐给小瞧了,那才是给脸不要脸,就刚才咱们听到的那句话,虽糙,用在这是恰当的——到时候,巴掌落在脸上,才知道痛就已经晚了!”
吴素存也是磨破了嘴皮子,用了十二万分的耐心,翻来覆去不厌其烦地给祖天寿分析,“京中、地方上说得上的势力,咱们这般计算,特科、内阁,到如今一声不吭,对咱们这些边将避而不见,显然是早已达成协议。
再有宗室,那是早断了根子的,手里无兵,说话根本没用。如今也就是京营李宏,说话算是最有份量,但那一位,是皇帝一手提拔上来的,也受田任丘的照拂,有些香火情分——他就算要听令,也是听这两人的令,还能翻起什么花头来?”
“咱们边将,看似是最后一根柱子,好像还能学着田任丘,和六姐谈一谈——但这话,外甥也说了好多次了,田任丘、周阁老他们,能和六姐谈,凭的是他们散在北方各地衙门的治理职能。这个,却是边将没有的东西,六姐从边将身上,竟无所图,这样不对等的需求,是无法构成谈判的!没有双方谈判,就只有单方无条件的输诚了!”
吴素存主张的点,就在于此——既然是输诚,那就要爽气一些,不留余地,全都献上,才能在各家之中显出自己来。至于说祖家的家产,不管被取走多少,发还回来的那些,也算是过了明路,否则,真要计较起来,你一个边将,怎么积攒得这些家业,难道这其中,就没有猫腻吗?
包括迁徙,也是如此,既然知道买地有传音法螺相助,实控距离注定远超敏朝,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这买地的卧榻,要比敏朝大上太多,连辽东都算是家门口,那就该知道,六姐绝不会允许家门口就有数万兵丁军户,还是只知道有将军,不知道有皇帝的那种老式士兵,和他们的将军同时存在——要么,将军走,要么士兵走,总是要选一个的。那任谁也能想到,肯定是让将军走更省事儿。
“辽东本就地广人稀,现在番多汉少,边军就地转民,安居乐业,这也是六姐乐见的,越是这样,边将家族就越是要迁徙——如今四面迁徙的方向,不是去通古斯,就是去建新、黄金地,察罕浩特的鞑靼人,不就被大量打发过去黄金地了吗?
但通古斯方向,据外甥所知,没有安排鞑靼人过去,说不准那就是留给汉人的地方。舅父,通古斯苦寒不毛之地,真要去了那里,才是受苦啊!袋鼠地不论如何,至少是沿海的,交通要便宜得多,去南洋也近,饿不了肚子,通古斯可就不好说了”
要说去袋鼠地,其实是为了避开被打发去通古斯,吴素存认为,袋鼠地再怎么不好,也比通古斯要好得多,还算是个可接受的去处,他这的确是实心为亲戚着想。辽军中一定会有人被派去通古斯居住的,因为要陆续接引汉民过去,免得真成了建州之地,祖家现在的目标,显然是甩脱其余人,率先选一个比较理想的目的地——这种事,越往后越难,等大政策出来了,想要再求情那可就不容易了。
“靠海不靠海,日子都是要过,这不假,可这日子过得怎么样,差得那就太大了!”
他以自己为例子,“外甥这些年来都在两湖腹地,说起来,这也是久孚王化的处所,和南洋比,任谁都觉得要比南洋日子好过。但舅父可知道,在这两湖内陆,不和大江通航的地方,一袋水泥的自由市价,和南洋比之如何?”
见祖天寿茫然摇头,吴素存揭盅道,“竟是南洋的两倍!不过是比黄金地的要便宜些罢了!而且,依我看,黄金地的水泥价格,不过是因为航班有限而已,等到船再多一些,价格也会很快跌落——造船总比修路要简单些,自家木头来不及产了,还能去买别国的,可一条山路,是那么好修通的吗?”
“通古斯虽然矿产丰盛,药材出产也多,在战略上为六姐必争之地,但彼地深居内陆,就算是地头一霸,想要过点好日子,又是多难!外甥虽然略有些职位,但平日里衣食住行,比南洋、吕宋等地的一些小官,还差了些!”
“这”
先后几次交谈,祖天寿心底,其实也是在渐渐接受吴素存的看法,或者说,这也是他在逐渐默认了’军屯归公’的一个过程,至于’家产献上,听候发还’,这个还在接受中。至少,吴素存可以看得出来,’串联同盟,鼓吹对抗’这个念头,对他的影响越来越淡,这毕竟是人类难以避免的思维惯性——你已经在考虑该怎么妥协不吃亏的时候,就很难让自己去冒对抗失败的风险了。
“这新《子曰》,还真是让人受用不尽的一本宝书!”
他也是暗暗地松了口气,心下忖道,“这’开门开窗’的道理,虽然简单,却是颠扑不破,把对长辈尽孝时的关窍给说透了。哪怕只学会这一招呢,也尽够使的了!”
对他来说,能把祖家人劝下来,至少从对抗联盟里摘出来,这就是成功的第一步,至于之后,家产交不交,祖家是去通古斯还是去袋鼠地,或者祖天寿会突然灵光一闪,发现自己还是被吴素存给绕进去了,实则他们可以借这全盘配合的一点微末功劳,请求去羊城港居住那都是锦上添花的事情了,无非是赚多赚少而已。
吴素存并不在乎祖天寿倘若勘破了他的用心,会不会和他离心:如果祖家去羊城港,那极大可能就是永为平民了,不会有什么额外的关照,就算得罪了又如何?如果祖家还是选择到袋鼠地去做新地头蛇,那他们对吴素存的需要,只会比吴素存对他们的需要更多,结交都来不及,怨恨,那是完全谈不上。
这一趟急路,没有白赶,吴素存至此方才感到沿路来累积的疲倦,随着不安慢慢散去,崭新的野心逐渐浮现了出来,他隐藏着自己的兴奋,还是一心为祖天寿盘算,一边介绍南洋、袋鼠地、黄金地的利弊,一边不动声色,探问诸多辽将如今的打算。
直到从祖天寿在京城的这小院子告辞而去,回了使馆,这才奋笔疾书,忙不迭赶出一份报告来,亲手去交给谢芳,“谢主任辛苦了,这是今天的工作日志,请您收讫!”
——从临时秘书处出来,吴素存这才有了享受的心思,去使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