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1100-111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买活》 1100-1110(第2/23页)

不得许多了,只要是官道沿岸,土壤比较肥沃的,都估摸着算上,这样计划出一个大概的数量,报到前头的府里去,这样灾民抵达州县时,大致有个方向去安置。

    如此,也可避免大量灾民涌入某处,导致供应吃紧,又发生什么摩擦——越是这样的时候,就越要维持稳定,免得一点火星子就酿成不测的变化——人手这么吃紧,真是一丁点错都不能出,出错了都没余力去纠正。

    就像是现在,陶珠儿急得满头冒汗,简直都快晕过去了,她还算是有些运气,最后在两层夹板的空隙中见到了一沓子纸张,似乎是被倒下的书压给压得严严实实,只露了一个角——抽出来一看,她要找的资料正在其中。她赶紧蹲下身,往地上一趴,一边找数字一边抄录,好不容易抄好,叫小段去归位,自己又飞身而出,找了算盘来打。“一等待耕地……才十顷多,这么少,无树有灌木山坡荒地,有水源可挖掘水渠的,目前勘探出七片山坡,目测可开发亩数……”

    把数字都填了进去,飞跑着交给祭司,陶珠儿一上午其实就办了一件事,却是累得不行,站在县衙门口,双手叉腰,喘了好几口气,路过的百姓见了都和她打招呼道,“陶主任,这一阵辛苦了!”

    “陶主任中午上我们家吃饭吧!”

    “不去了不去了了,还忙呢!”陶珠儿忙笑着摆了摆手,她看着这条短短的街道,倒也不无欣慰:南华原本就只能算是个小镇,屋舍都没有多少,一条百十步的街就是全部了,这几年下来,街道变长了,房子变多了,住户也至少是从前的三倍——五尺道比以前繁忙了,虽然运货量还是小,但毕竟南华这些地方,得风气之先,也多了一些买卖可做,人口总量可能和之前比反而是减少的,因为有些夷人汉民知道了川蜀的繁华,跑去找活干,但因为大家都从深山里走出来,可以看见的人是多了。

    虽然也不

    算是多可贵的成绩,但和别处波折的几年比,还在稳步往前的南华,也够让陶珠儿满足了。她一想到如今的天气就摇头,心道:“真是让人讨厌的科学道理……水就这么多,一个地方完全不下雨了,就意味着一个地方的雨要比原来多得多,说起来轻飘飘的,好像这老天爷一高兴,一百年不下雨,又连下一百年的雨,都是可以的。可人和庄稼却不能这么活呀!”

    冷就算了,能把雨下得均匀一点,那就真是要赞颂黑洞无量神了,陶珠儿现在甚至很怀念羊城港冬天下雪的那些年——那些年主要就是一个冷,降水还没太大的问题。那时候还抱怨贼老天怎么能这么冷,现在看,当时的情况日子已经算是很好过了!

    “气候波动有周期,这几年波动过去了,也能缓上几口气……和任何意志没有关系,全都是科学现象……”

    她不免也喃喃念了几句,把自己的思维从另一个方向上拉回来——偶然的一两个灾害,大多数人都还能理性看待。可这种突然间波及全国,甚至持续几年的频发大灾,这让人很难不多想,你说怎么能连着发几年的大水,刚好在收成时下几年的冰雹呢?要说没有一些天意在里头,怎么好好的天气突然就变成这样子了呢?

    连陶珠儿这样,受过很好的教育,知道什么叫做太阳黑子的吏目,有时都忍不住会遗忘了这些知识,往迷信的方向想去,更别说一般的百姓了。陶珠儿只是很庆幸,至少南华这里,没有什么歪神魔教——天,活已经干不完了,就别来添乱了吧!

    她是知道的,在如今的新进之地,也就是江南沿岸一些内陆州县中,因为这几年的灾劫,什么牛鬼蛇神都冒出头来了,不乏有些势力,死灰复燃,想要借机弄鬼,也令当地衙门相当头痛——所以陶珠儿加班时心里还甘愿的,她知道别人的日子不比她好过多少。这会儿,她是忙得顾不上空虚,也忙得认命了,都不想着往回调了,牛耕田自己都没在羊城港,而是被派出去支援了,就算是调回去,以如今这态势,没准没过多久又要出长差支援地方……那,做生不如做熟,在南华这里至少还有菌子吃。

    “嗐,说起来,还真是,定都大典后没两年吧,突然间这瘟疫怎么流行了,旱灾、蝗灾又冒头了……难道……六姐毕竟是没有做国主的气运么……”

    这是她万万不愿意接受的想法,但陶珠儿心底却也遏制不住地冒了一个小头,尽管稍微一触及,她又立刻把这个念头给甩开了,甚至不轻不重地拍了自己的腮帮子一下。“呸!叫你瞎想!好的不惦记,坏的你听人说了几句,就记在心底了?”

    这样的话,在民间不是没人提起,尤其是那些因买活军崛起而不得不卖田、换田,迁徙乃至于隐姓埋名的地主富户——这种话大概就是他们叨咕出来的。南华这里倒是没有,但陶珠儿去府里开会时,在街角的确听到有人这么议论着。她当时还额外看了那人几眼,心想要记下他的面孔,可没想到,那人后来是没再遇上,但这话反而在心底生根了似的,三不五时就能想起来,让她的心灵总有一丝不快的摇荡。

    “迷信和想象,是恐惧和混乱的根源,寻找知识,学习知识,坚信知识,知识是一切的出路,迷信不能解决问题只能姑息问题,知识才能在一起危险中为你找出最微小的希望……这世上最富有魔力的东西不是迷信而是知识……”

    不由得在心底喃喃地背诵了一会儿这些年来逐渐熟读的经典,陶珠儿如今还不把自己算为信徒,但她承认自己是很爱看知识教经典的,她知道这些都是祭司现编出来的,绝非神谕,但就是这些话让她觉得很有道理,很能安抚自己的心情。

    在心里这么一读,她那点说不出道不明的恐惧,似乎也就丝丝缕缕地消散了,又重新想到了生活中积极的一面:不管怎么说,南华这里,还算是往好处走。曾经觉得彩云道汉人太少,夷人太多,但眼见着大量汉人也要从四面八方涌入彩云道了,这挺好的,彩云道的确有大片大片的荒林子,虽然哪怕不知道土质适不适合种水稻——但这边天候好,这个种一点那个种一点,吃饭总不是问题!

    也还好有个彩云道,也还好南洋天候还行,不然,真不知道怎么办,这些人口都该往何处去了!在彩云道这里,至少人口自给没问题——陶珠儿不敢想粮食产量多高,她对农事不算太精通,但也知道地是要靠养的,而且自古以来也没听说彩云道遍地产粮,因此不敢设想得太乐观。

    “要说提高粮产量,那还得是安南,安南产水稻那是有名的。还有再往南的兰纳,那里也是粮库……这两处地方,多年来历经战乱,也有好些田地抛荒,祭司们都说了好几遍了,当真是可

    惜,全都是上等的水浇地!”

    “这要是把当地的荒田都种上……昆顺走廊还在其次,多余的米粮直接走海运去羊城港、天港也都是便宜。”

    不比彩云道的百姓,更关注的是昆顺走廊打开的商贸通道,对当地生活的意义,陶珠儿更关心的还是昆顺走廊周围的耕地,她也很急迫地想知道,如今安南的战况如何了:从提议修路到出兵帮助阮主‘平乱’,也有不少光景,南华这里,消息传递很不便,至少要晚上两三个月。陶珠儿上次听到消息时,说是战况非常顺利,对方几乎不堪一击——她对此倒是丝毫都不惊讶,一个正在内乱的小国,民怨早已沸腾,怎么可能抵挡得住买地的精锐之师。

    战争的结果是无需怀疑的,让人焦急的是所耗费的时间:地,地怎么样了!粮食种下去了吗?今年能不能有出产?

    别说华夏两宗了,算上鞑靼各部、琉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