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买活》 1100-1110(第14/23页)
,那些河边的红树林——谁也不会去砍伐它们,红树林可是天然的水位线,要看河
水涨到了哪里,直接看它们就行了。
但在其余那些地方,树少了,竹林、吊脚楼、田地……人类很快地就成为了这片大地的主人,即便他们并非定的同族,可当他们同处旷野中,面对着自然那危险的浓绿时,不同就显得微不足道起来了。这片土地变成了人类的地盘,不再是自然的主宰,当他们从大树下转到火塘边,在吊脚楼下拉起吊床时,自然也为平原的变化感到了欢喜。“这里的日子也越来越好过了。”
“不知道家里变得这样了,来的时候,这里还不如我们家,现在,这里比以前的家里好了,那么现在的家里应该也比以前更好——”
“总算又吃上小鱼干和菜了!”
也有些人为吃食质量的恢复而感动,这也是实在话,离开了占城之后,大家不说能吃上什么肉,但至少可以重新吃到菜和酱料了,这些东西,在城里价格很贵,但在村里却不过是动动手而已,村里人本来就会种菜做酱——虽然也有人来买,但他们依然会留下自己吃的份量。
这些村民们不是那样想要钱,钱对他们来说,也是拿去换家具、衣服,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让自己生活得更好,在吃上的享受也是一样。甚至很多时候,他们根本就不卖,觉得卖掉的钱也并不是特别多,可还要再花力气去重新做酱,就有些懒惰了,宁可完全留着自己吃。
卖酱卖糖卖得最多的,是外来的新客人,他们对享受要淡薄得多,总是很乐意积蓄,不过或许也是因为他们刚落脚不久,缺的东西还是很多,所以总是忙忙碌碌地,停不下脚步。
村民们的选择,对旅客们来说当然是好事,他们吃着熟悉的味道,就好像回到了家乡,同时也尽情地享受着村庄内清新的空气和清凉的夜风。村子里的牛粪鸡屎味,比起占城简直就不值一提,而且,不知道为什么,一离开占城大家就觉得凉快了很多,这大概是因为占城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建筑也多,风吹不透,简直就像是一座大火炉一样,日以继夜地蒸烤着里头的住民。
“你们知道吗,占城国王都受不了城里的味道了,现在他经年累月地住在城外的寺庙里。”
“谁不想走啊!那个味儿!说不定就是因为这样,大家才顾不上挑拣,都是有个去处就立刻走了。”
“你们的衣服带够了没有,听说
我们要去的山里可冷了,甚至有可能要穿上毛衣……”
“毛衣,什么是毛衣?”
“你没有见过吗?就是在港口的毛线店里挂着的衣服,你去过毛线店没有?什么,你居然连毛线店都没有去过!那书店呢?你不会连《经书故事集》都没有看过吧!”
同伴们叽叽喳喳地讲述着占城的各种小道消息,接待他们的村长,则竖起耳朵很感兴趣地听着,定逐渐打了个哈欠,在吊床上翻了个身,他的眼皮已经相当沉重了。他朦胧地想:北边到底能有多冷……甚至要穿毛衣吗?怎么祭司老师不是这么说的,但或许祭司的话也不能完全相信,他们是来自很北地方的番人,就算在冰天雪地里也可以只穿两件衣服,话又说回来了,什么是雪啊?在离开村子以前,他完全没有听过这个词,也不知道这会是什么东西……
他们在北方,能看见雪吗……
定这个朦胧而有些荒谬的向往,毕竟没有成真,不过北部的气候也没有祭司老师说得那样轻描淡写,的确还是要比占城寒冷很多,定一度感到自己是真的需要棉袄,在他最后安定下来当教师的村庄里,最冷的月份,早上起来他要穿三件——
后来,他的学生送给他一件里面絮了一点棉花的马夹,定对此非常的喜爱,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拥有属于自己的‘袄子’,尽管与此同时,他的学生们最多也就是把衣服的领子给扣好,最多是在衣服外面再加一件布衣,同时把裤子放下来,并且称许这几个月的气候是‘难得能大口吸气,挺清凉’。而在这种时候,洋番祭司甚至还穿着短袖短裤,外加凉鞋呢。
对气温的感知,足可以说明北部村落中的居民有多少不同了,根据定的观察,虽然都是新客人,但北部这批新客人,和她老家乃至大平原上的新客,似乎从语言、身高、长相、饮食和习俗上,也有很大的区别。从占城方向北迁的汉人,好像没有这么高,也没有这么壮,同时他们的饮食习惯也相当不同。
那些北迁汉人,他们也很会用米来做吃食,也很会做鱼,虽然做法不同,但可以看得出,他们是习惯于本地出产的。但这些新客人呢,他们好像只会蒸米饭吃,同时还要跟着村民学做鱼,对于本地的一些香料,也很陌生。他们应当是从更远的地方突然迁徙过来的,而且,在定私下来看,他们受教育的程度不如在占城上过好多年学的那些北迁农户。
那些北迁农户说,他们是因为占城附近的耕地不够了,为了补贴而主动往北迁移开荒的,在此之前已经上了很久的课,当然打了很好的基础,学习习惯比定或许还强。而这些南迁农户,他们中大多数人连拼音都不认识,根据他们自己说,他们本来也不生活在知识教的地域里,是用了几年的时间,陆续一步步从老家迁徙过来的。
“太旱了,没饭吃。收成一年比一年差,第一年走了一部分,大家多种点地,还想着能不能就这样,也就缓过来了,不行,第二年又是旱,大家觉得这样也不是办法,第一年还有人不愿走呢,第二年一商量,既然都带了信来,说是南边的气候好,种地能有收成,反而大家都想走了——树挪死,人挪活!”
“头一趟,大家都怕这个怕那个的,可等有人去趟开路了,你猜怎么着?能喘气的就都想走了!你说这人变得快不快吧!都说那五尺道上几千年没这么多人,那栈道都修好了,几乎全换新了,怎么呢?就是人多呗,那木材也没什么难运的,你一手我一手,玩儿似的就运过去了!”
虽然已经在南边生活了一段时间,但他们的官话还是带有老家的口音,和定之间颇有点儿南辕北辙的意思,说的都是官话,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要让彼此听懂可得费一番力气,反反复复地讲了小半天,定才算是明白了他们的路线:大概是翻山来的,而且是他未曾见过的高山,人们在山里修了路,叫做‘栈道’,靠着人力,把很多年前的栈道翻修了,还加宽了,又从一条很古老的,有几千年历史的‘五尺道’上经过,进了彩云道之后,再有一些人,又翻了山,跑到这里来种地了。
栈道……不知道这是什么样的东西,为什么要修呢?难道进山不就是在树林间趟出一条路来吗?还要修什么呢?还有那几千年历史的五尺道,这也给定带来了很多迷惑,他不知道几千年到底有多久,别人和他说,几千年前修这条路的时候,安南还是汉人管理的一个郡,定也相当的茫然。
因为他一直以来认为,自己所属的也就是管家和地主的田庄,安南是一个别人告诉他的词,别人说他是安南人,他也并不反对,但打从心底,他并没有对这两个字的什么情感联系——现在,比起把自己当安南人,他觉得自己更愿意承认他是知识教的祭司学徒,是一个会说两种语言的,刚刚开始试着教学的语言教师。至于说在历史上,安南接受谁的管理,他对此半点也不在意。他比较感慨的是这份记性——几千年的事是怎么能记到现在的,还这么清楚?
除开这些之外,更深的疑惑来自于他们最后的远行,“不是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