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1060-1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买活》 1060-1070(第3/23页)

  新文人有个特点,那就是格物之学的知识,张口都能来两句,显示出他们在特科上的造诣。叶仲韶带人进了屋内,只见一个椭圆长桌,环了一圈的椅子,后方还有好几排的座椅,大概都是给老陆这种利益相关,但不够发言资格的听众留的。

    因时间尚早,屋内人口不多,大多数座椅都是空着,只有几个熟人站在屋内正在聊天,其中一个身穿圆裙者,坐在桌上,嚷道,“自从家母舅得知此事,便算是拿住话柄了,每每见面都在对我说,‘六姐都说了,男子成婚以27岁为宜,你都不止37岁了,已经晚了十年有多,如此离经叛道,你让我怎么有脸去见你的母亲’……”

    “如此再三,我也抵挡不住,只好应了家母舅的安排——”

    “这般便算是定下来了?对方姑娘人品如何?对你的工作有何看法?”

    男子婚龄不是25岁吗?什么时候又有以27岁为宜的说法了?

    老陆心底,不由嘀咕起来,叶仲韶也奇道,“宗子,你要成亲了?恭喜恭喜!不过六姐何时提倡了27岁成婚来着?”

    “哦,仲韶兄!”

    说实话,这位大名鼎鼎的不二斋主人,看着是很年轻的,若不是他自己道破,一般人很难估计出他的年龄,张宗子见叶仲韶来了,忙跳下桌子和他握手,笑道,“稿子已经付梓,明日估计就印出来,此事也不是什么机密了——前些日子,六姐叮嘱我做几则人物访谈,有树立我们买地典范,鼓舞众人学习的意思。

    其中对于婚龄,除了最早之外,提倡年龄也有了新说法。不合我多口,对我母舅泄露此事,被他们给拿捏住了——为此不得不择日寻人,是要成个家了。”

    众人一听,连忙贺喜,都在打探六姐树立的典范具体标准为何,还有问那人物都是谁的。叶伯池给老陆使眼色,让他稍安勿躁,眼下这气氛,一时间也说不到别的事情去。

    老陆倒不着急,心中也着实纳罕,更有一种等候已久的感觉,暗道,“终于来了么?都说买地礼崩乐坏,是个最没规矩的地方,便是这成婚生子的事情,倒反天罡之后,大家都各行其是的,也实在是乱的很,透出一股子让人不安的感觉,竟不知道该遵从什么了!”

    “这张采风使,便是个好例子,他是最为买化的,也最是肆意得很,竟都不成亲了,说来真是成何体统,家里人怕没少操心,却又不好拿老话去压他——什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话,那都是没有完全买化的证据,在这样风口浪尖的家庭里,可是最说不得的。”

    老陆为何这么清楚?盖因他私下是看过一本叫《子曰》的小册子的,其中就有讲述该如何用这种话术来回击催婚长辈,由于这‘张子’的指向性非常明显,这会儿,听闻了张采风使的婚讯,就算和他完全无关,老陆也感到相当的舒心畅意:“该!这泼猴便该有个紧箍咒束着,不然,还真让他反天了?如今六姐既然发了话,伦常重立,规矩俱全,成效也是立竿见影——这不就愿意成婚了么?”

    “要我说,恐怕张大人也不是就真不愿意成婚了,只是也没有那么想成婚而已,一个犯懒,也就拖延下来了。”

    “如今,有了这明确的规矩,那些本来在两可之间,迷茫无措的人,也有了个指引,知道该怎么去做了,倒也让我们这些看客心里舒坦多了……便是规劝亲友,也有了个依据不是?”

    老陆自己,大概是个在新旧之间的人物,他和旧式的亲友打交道的时候,能依据的道理是不少的,但和新式的亲友——往往是小辈打交道时,总有一种说不出的不适感,直到今日,新规范出来了之后,他才似乎有所了悟,恍惚感觉到这是因为新式的道理尚不彰明,很多时候想要说理却缺乏依据,不能让小辈心悦诚服的缘故。

    因此,虽说他自己早就成婚生子,有了一套自己秉行的标准,却也因为这个消息而立刻振奋起来,好像有一种极为渴望的东西,终于被颁布出来,犹如华表明堂一样,填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空缺,让万事万物都有了准绳和依据,让他也迫不及待地了解这种标准——这可要比所谓的‘新伦理’,权威多了!

    “六姐终于发话了么?早该如此了!”

    “除了婚龄之外,都有什么,还不速速道来——宗子,你之择偶,不会也是照着六姐的倡导来的吧?”

    诸多友人,也都兴奋莫名了,见张宗子似乎默认,不免慨叹道,“却也是难免!你毕竟是举足轻重的文艺领袖了!”

    “若连你也如此,那,那些迄今未婚的衙门大吏,他们——”

    第1062章 六姐的软弱

    “听说那面已经连婚书都定下来了, 正在四处看场地要开席呢——居然不在国宾馆包场子,张家现在行事也是低调多了,大抵也是因为以他们家的交游之广阔, 国宾馆也接待不了那么多席的关系!”

    “一个是这一层考虑, 还有一个,自助餐消费太贵, 还是你那句话,张家便是能付得起, 也得仔细留心,别抢了旁人的风头。你是不知道, 这一篇文章推出之后, 各级吏目都在考虑婚事, 小吏目且不去说他们了, 便是六姐的心腹近臣,尤其是女子, 现在也不必等着六姐了, 这半年一年内, 必然陆续成亲,张大采风使可不得让他们一头地, 先把余裕给留出来?”

    说到这里,这人也是不屑地嗤了一声,“此子素来标榜自己天真浪漫、不知世事,似乎是天下第一至情至性之辈, 其实行事老辣富有心机,考量之中,那股子吏目的油哈味儿,一点不少!细品之下叫人大倒胃口。”

    正所谓,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张宗子一个绍兴少年,自从十余年前,大胆地率先来买开始,便屡屡得到军主青眼,平步青云,到如今大有文坛领袖的态势,文人圈子里,私下对他看不顺眼的人,必然也是极多。

    包括周报编辑沈曼君,也是如此,睁大眼睛看着,只等她行差踏错,便要群起而攻之,恨不得取而代之的人,也不可能少。去年沈曼君姻亲在学生街出了一桩命案,当时坊间针对她家中的风气,就颇有议论,沈家连带姻亲的几家,低调了多半年,闭门谢客,许多社交场合,都不见他们的身影,也就是过去一两个月,才慢慢又开始活跃起来。

    这也就是近一两年的事,大家的记忆都还清晰,坐在上首的张天如,听着他这帮朋友的议论,也是漫不经心地一笑,手里拿着报纸,仔细地反复阅读着——以他的身份,自然不必妒忌张宗子了,两人的发展路线并不重合,张天如眼下也是身份显赫的社会名流了,地位和张宗子比起来,低不了多少。

    他走的,是针砭时弊的政论路子,又有律法上的专长,这两重身份,虽然带来的更多的是社会地位的提高,没有过多的经济报酬,但他多年来经营的教辅班,也使得张天如全然不必为经济担忧,而且,和张宗子专长在普罗大众的文化娱乐这面不同,张天如主持的都是国家法度的大事,就算名声不如张宗子显赫,但权力感是丝毫不差的。

    要说身边的拥趸,他也有自己的小圈子,说来也是有趣,这里有不少还是张宗子的绍兴同乡呢:自古以来,绍兴就是容易出刀笔吏的地方,这样的积累如今也还在发挥作用。

    买地这里的讼师也好,判官、更士也罢,有不少都是绍兴籍贯,虽然买地这里,法律工作和敏朝已有相当大的不同,但他们也适应良好,而且绍兴人是特别爱做讼师的,天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