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1050-1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买活》 1050-1060(第14/23页)

  郑将军是第一任南洋大管家,以他本人的政治见解来看,他认为知识教的高层族裔构成并不理想,这是原因之一;这些年间, 进入知识教做事的汉人僧道,没有一个拥有足够的势能,让郑将军可以因势利导,捧他上位,这是原因之二。

    郑将军必须投注大量资源, 来捧一个完全受控的汉族祭司上位,在这个大前提下,他选择了圆性——虽然有点不想承认,但圆性也知道这是他性格中的弱点,归根结底,抛开那层祭司游刃有余的光环,他其实是个软弱老实的人,大概唯一的优点就是听话,即便有所挣扎,最大的反感也不过是和郑将军耍耍嘴皮子,郑将军交代的事情,他一般都能办到。

    既然要一手捧一个祭司上位,那么郑将军当然要选一个不会失控的傀儡,对圆性知根知底的了解,以及两家原本就存在的紧密关系,这才让他成为了一个权衡利弊后,妥协的人选。圆性心底也清楚,如果有一个才华、能力可以达到……都不说张坚信大祭司的水平,能达到莫祭司水平的汉人僧道,在工作中崭露头角,郑将军都会毫不犹豫地放弃他,转而去栽培那个新秀的。

    如果是这样,他或许会有些隐隐的失落,但也一定会感到很大的解脱,圆性知道自己政治能力不足,很勉强地在这样层次的棋局里掺和,其实就是把自己的命运交给旁人来决定。

    但问题在于,这样的人选真是迟迟没有浮现,找不到‘替死鬼’,圆性还得继续赶鸭子上架,所以他也能理解郑将军那种恨铁不成钢的抱怨——佛、道的神职人员素质,真和移鼠教的传道士没法比,不论是老宗还是新教,这些传道士的聪慧、老练,还有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对于传教的热忱与激情,对于教派的坚信……简直都是令人感动的高水准,就算不说知识教吧,就从前接触到的禅宗高修,或许也有颖悟佛理精通的,但在做事的能力和组织度上,也是瞠乎其后了。

    究其原因,有很大的一点,就在于哪怕是僧道,对于佛、道的真神,似乎也是含糊不清的,不能说完全不信,完全不信那就是骗子了,但也绝不是完全相信,永远也没有夷人那样狂热的虔诚。圆性自己似乎就是个典型的汉人,汉人对于信仰,永远是很暧昧的,采纳了‘君子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越是人才就越不可能深信,你自己都不深信了,怎么去栽培别人深信呢?

    在这件事上,汉人和洋番、土番的思维模式,完全是不同的,也就难怪汉派在对番族的传教上,表现永远没有夷族的祭司好了。哪怕就是在南洋的汉族中间,对知识教的信仰也远远没有夷族那么狂热,汉人们对宗教,永远是一副功利主义者的态度:尊重,且对于一些有利的倡导,展现出狂热,似乎是出于虔诚,但仔细一想,其实还是因为从中得到了好处。如果要他们平白地牺牲自己的利益,那么,他们就犹豫推脱起来了,绝不像是夷人那样,一旦深信,哪怕是要他们牺牲极大的利益,也有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执行,大多数汉人,不论识字不识字,贫穷还是富裕,永远都是没有那种盲从的……

    汉人,天生就是最不理想的信徒,他们中就很难诞生出理想的神职人员来,不可能有张坚信大祭司这样敏锐的宗教思维,圆性也不知道这种天生的不理想,是斗争的结果还是很自然的发展,他只知道,哪怕是顶级大天师、高僧来到这里开会,大概也是比不上的——张坚信的逻辑有点绕,而且似乎罔顾了知识教的事实,有点儿自我催眠的意思,但是和知识教的经义打多了交道,‘六经注我’的活动搞多了,圆性也能跟上他的想法了:

    知识教,虽然是被六姐‘发明’,莫祭司‘奠基丰满’的新生宗教,本质和意图是‘扫盲工具’,大祭司们心里清楚,经义是‘目的性很强的编造’,但大祭司不能这样想。

    大祭司们必须打从心底里地认为,知识教是如教义所阐述的那样,蕴含了无穷可能性的量子黑洞神明的体现,是一种超脱的方式,它诞生的过程,只是莫祭司受到‘神启’的结果,看似是编造,但其实也是它‘显化’的一种方式,这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宗教!

    他们也是神圣的传教士,代表的是真实神明的意志,在神使六姐的带领之下工作。

    所有大祭司,必须拥有可以随时切换且并行不悖的两种思维方式,当他们不是大祭司的时候,他们可以把知识教当做迟早要退场的扫盲工具,进行政治博弈,这时候他们代表的是自己,大祭司不过是一份工作而已。但当他们履职的时候,当他们以大祭司的身份在工作的时候,他们就必须把自己当成真实神明的代行者,以代行者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否则,大祭司都不信了,如何去发展小祭司?知识教怎么能继续传播?工作就进行不下去了!

    当然,不是说一次疏忽,整个知识教就垮塌了,但这种双重思维,必须是大祭司的常态,而张坚信大祭司要提醒同仁们的正是这一点:围绕昆(明)顺(城)走廊,大祭司们的考量和博弈,完全是政治化的,根本遗忘了自己祭司的身份。

    所有人都想利用昆顺走廊开发,捞取独立于知识教,属于个人的政治资本,但作为知识教的大祭司,难道他们看不清楚吗?昆顺走廊的修筑必须以衙门为主,以知识教为主,那就是根本没考虑过教派的发展和存续,竭泽而渔的举动!

    这么做,实在是太不明智了——对于郑将军来说,这么做是有好处的,是他的政绩,甚至从长远考虑,或许还一举两得,埋伏下了把知识教在南洋连根拔起的伏笔,这或许正是六姐需要的把柄。

    但对大祭司们来说,如此会让知识教成为六姐的眼中钉,成为一个有可能失控的工具,如果他们还是个合格的祭司,就不该把个人利益置于教派利益之前,毕竟,没有了知识教,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又能有多么特别呢?甚至于,更往深了去考量,虽然六姐很少直接过问知识教的人事,但谁能说知识教是大祭司的知识教,不是六姐的知识教?大祭司怎么敢把六姐的私有物,当成自己的后花园来盘算、买卖,换取自己的政治资本?这么做,把六姐置于何地呢?

    这可是神明时时刻刻都在垂注着,拥有确实神眷的教派啊!

    这种逻辑,有点儿绕,但有资格坐在会议圆桌前的大祭司们,如果连这也不懂,那就根本没有资格担当这样的职务了,他们平时要处理的可是教区内的繁杂事物,教义、虔诚和政治、人事博弈的矛盾,是他们的日常工作。

    也因此,椭圆桌一下就安静了下来,对于张坚信大祭司饱含深意的告诫,大家都保持了充满敬意的沉默,只有莫祭司的面色变得有些苍白。圆性有些同情地看了他一眼,心想:“到了这个层次……很多时候,斗争反而变得简单了,一个人的才干、能力,高过大家,就是高过大家,在坚信大祭司的比较下,莫祭司就显得有些相形失色了……”

    不知不觉,他口中的‘大祭司’,似乎已经专指张坚信一人了。这对莫祈平来说当然是残忍的事情,因为曾经他才是知识教的核心首领,而且拥有非常有利的地位,他是整个知识教神明理论的奠基人,最开始,汉派就显出人才匮乏的窘境,驴子修女所代表的女祭司一派,所受的教育也并不完全,神学院毕业的莫祭司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是编纂理论的最优人选,当然当时他也就因此拥有了很高的权威。

    然而,万事万物不会停驻不变,随着坚信大祭司的加入,他后劲不足的缺点也就完全展现出来了,以至于现在不得不和驴子修女联手,依靠地域、原教派等其余因素,维持己方的声势。但这些因素都不能永远决定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