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1040-1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买活》 1040-1050(第8/22页)

超也没有指点江山,这毕竟是衙门的事,他和陶珠儿观点是一致的,“如今川蜀尽入买地,交通都是通过大江,南湖道沿江一带难道还能穷了么?上游繁华,下游繁华,发展起来不过是时间门问题!”

    听他言谈之间门,对于川蜀的发展程度似乎推崇备至,至少认为绝对胜过南湖道,比江左道可能都不差什么,大家也是好奇心起,都问道,“川蜀居然富庶至此么?还以为历年来人口流出,尤其是三峡疏浚之后,航运便利,离川务工者甚多,比起以前叙州独自得势时,会略微萧条一二呢?”

    黄超是叙州人,对此自然非常清楚,也是摇头道,“汉人是少些了,本来也以为劳动人口会少,但意想不到的是,夷人多起来了——很多原来在彩云道、黔州道的夷族,通过同族传话,都跑到川蜀来种田!这个,你们没有想到吧?!如今农工两业,和以前相比还更繁盛些!”

    这的确是未曾想到的发展,大家听了,都吃一惊,陶珠儿也没想到,自己的工作居然和川蜀也有联系,闻言不由惊道,“夷人跑到川蜀来,那彩云道的人口是不是变少了?和汉人的关系,处得怎么样?”

    “嘿,这你就更想不到了——彩云道的人口也没有变少,相反还比以前更多了些,你猜这是为何?”

    黄超拿了拿架子,把大家的胃口都给吊起来了,这才笑着给陶珠儿带来了一点对工作难度的不祥预感,“我们汉人往南洋跑,可南洋骠国、安南、缅国那些人,想着法子也在往北跑啊,买地的日子好过,难道他们真就一点没感觉吗?”

    “现在的彩云道,也是有点乱了套了,呼朋唤友,从南洋跑来的夷族多得要命,如果不是有知识教的帮助,我看,衙门吏目、更士,真未必能管得过来!”

    第1044章 辣椒特别辣,山也特别山

    身在绍兴的时候, 好像沿海地区就是天下的全部了,所在乎的,不是羊城港、南洋, 就是北面的立志城,哪怕连敏朝京城, 其实距离港口也是不远。陶珠儿也是身在南湖道,才意识到, 其实华夏的内陆地区,占地广阔,人口众多,也是不可忽视之地。

    而且,内陆的发展程度和沿海地区,有极大的差异,难度也不可同日而语, 这其中最大的困难,还在于交通——若说在绍兴等地,都感觉到交通不便, 出门辛苦,货物运输也不方便了,那内陆的交通该如何去形容, 陶珠儿都没词了。

    沿海这里,最难走的一段山路,无非也就是一两天而已, 很快就会到达官道主干, 接下来再走个一两天就能到港口了,货物一到港口,运送难度、成本都会下降到非常舒适的区间, 可在内陆这里就不一样,南湖道一旦离开水运,往两岸深山里走,山峦起伏,修路难度极大,甚至可以说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买地沿海这里,山区至少都修整了有官道,虽然未必都铺设水泥,但道路如今已经通畅,基本上,任何一个村落前往临近驿站的脚程,不会超过两天——再要往深山里去,那条件也就太艰苦了,那些曾经的流民、黑户群聚而形成的村子,如今泰半都废弃了,在江左也差不多是如此。但在南湖道这里,官道主干道水泥化的进程,都还刚刚开始哩!

    要把沿江的官道给先修葺起来,才好把水泥等资源往纵深的州县去运,这还必须结合南湖道境内水泥厂的建设,因为如今水泥的产量,对比起需求来说还是相当稀缺的,各地的水泥厂显然必须先满足自己省道衙门的需求,才能往外去运,对于新纳入买地版图的省道来说,因为买活军一口气吃下了极大的地区,发展的难度显然比从前要高,资源的获取,得靠主官自个儿筹谋,对上争取,对兄弟省道甜言蜜语地请求支援、交换利益等等,肯定不像是从前,一次只吸收一小块地盘那样,发展起来轻松如意,什么资源都给备好了,就等着往下发了。

    在这样的前提下,内陆省道的交通发展,速度肯定就更加缓慢了,沿江州县往外,越过平原湖区,一旦进入山区,路就非常不好走了,官道或者本来就没有,或者年久失修,那些隐居在其中连缀的村落,跑一趟需要七八天脚程再正常不过了。

    那些地区的村民,很多对于改朝换代一点概念都没有,还当自己生活在敏朝,连扫盲班都一时半会开设不进去,更不要说分家迁徙了,陶珠儿途中也遇到过去那里的更士同僚,知道那里的更士署,人手暂且也还很少,只能先从县城做起,一步步转化之后,再慢慢地往山区去渗透,算是把多年前六姐怎么一步步教化彬山、云县、临城县的故事,再重演一遍。

    ——好在,模子就在这里,反思、总结的文章也有许多,不至于全靠自己摸索,也有许多前人的故智可以借鉴,再加上还有高产稻种这个撒手锏,这不过是水磨工夫,需要时间慢慢地做,要说出大岔子,那也不太至于,班子成员互相监督制衡,还有情报局撒在民间不可见的网络,真要倒行逆施,上头也很快就会来人制止了。

    南湖道、江左道的山区,其实都是在这条路上慢慢地走着,只是有前有后而已,但等船行到了南湖道和川蜀接壤之处,陶珠儿便意识到这里的工作要更难做得多了,这崇山峻岭,修路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哪怕是以买活军如今的技术力量,陶珠儿也想不出该怎么在绝壁上修路。

    她站在甲板上,一边听着岸边拉纤机的轰鸣,闻着蒸汽机那股子煤烟味儿,一边仰望绝壁上如细墨痕一般的栈道,听同行人介绍,这很多都是秦时便建起来的老栈道,只是数百年间陆续维修更替时,也难免陷入深深的震撼中了:一面,是为了先人战天斗地的豪情,一面却也是为了此地的开化难度,这两岸的崇山峻岭中,居住的村落,衙门应该怎么样去管理,更士署又该怎么去干涉唷!

    “其实这个,现在暂不是什么问题……”

    黄超在潭州城下船之后,上船的吏目就有很多是川蜀那边出来公干的了,陶珠儿也逐渐结识了很多有白杆兵背景的吏目:白杆兵和买活军结交得很早,在买活军入川时,也是以友好态度,服从了敏朝皇帝和买活军两边的意志,虽然因此受到了敏朝衙门、文人的一定指责,但这阻止不了白杆兵首脑继续受到买活军的重用。

    之前,买活军没有正式入川的时候,峡这条要道是被白杆兵完全把持的,秦贞素把守上游白帝城,下游的夷陵则由她儿子,白杆兵少主镇守。买活军入川之后,这样的情况当然不可能继续,秦将军移任锦官城,少主夫妻则前往买地进修,也参加了定都大典——他们还要在买活军的军队中继续参加培训,没有几年时间是回不来的。

    白杆兵这里,除了一大部分跟着秦将军去锦官城之外,还有一些士兵,在秦将军的鼓励之下,或者考试做了吏目,或者从队伍中退出,回家经商务农,由于白杆兵接触买活军较早,军中一些机灵的士兵,也学到了很多买地的知识,比起其余参加考试的百姓,他们的优势是明显的,在这点上,能和他们比较的只有叙州百姓——但叙州百姓经过一次大劫,完全不受影响的很少,所以川蜀这里,出身白杆兵的基层官吏是很多的。

    这些官吏,可能学识、手腕上不是很出众,但对川蜀的民情非常了解,知道的掌故也多,譬如对这湖川接壤处的山区,他们就很了解近况:这里一度的确是有不少村落的,顺着山脉一路延绵到叙州,都是汉、夷杂居,在敏朝的时候,这里的村子基本不交赋税,歉收的时候也可能临时化身为山匪,去劫掠经蜀道出川入川的旅人,但现在,这样的事情完全不存了,这片地区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