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状元郎弃子逆袭路》 100-110(第5/22页)
六年时光,勤勉不怠, 如今西北各部史已?经修得差不多。他也不似前些年那?般繁忙,偶尔偷闲,与同僚喝茶闲谈。
最近同僚谈论最多的莫过于他幼弟之事。
幼弟当年年少高中?解元, 名动翰林院。如今又先后中?会元, 被钦点状元, 可谓三元及第。大?盛朝开国以来第一人?, 此?份荣耀,谁提起不会议论几句?
同僚黄典籍是个年过四旬的中?年人?, 性子闲散随和,笑哈哈地同他说:“高侍郎与令弟, 姑侄二人?两状元,也可传为一段佳话。”
俞慎言笑笑,提起茶壶边给黄典籍续茶边道:“说来, 舍弟还真的要谢高侍郎的点拨。”
黄典籍慢悠悠地品着茶,好似回顾起往事,微微眯着眼看向门外,幽幽地道:“高侍郎当年在翰林院时写下的那?篇《盐课论》,文采斐然, 见?解独到, 有血有肉。户部以此?论定策,整顿了?大?盛开国以来盐课混乱局面。令弟本乃解元之才,再得高侍郎指点, 自当不同凡响。”
俞慎言亦看过那?篇《盐课论》,他不得不承认, 高明进有济世之才,今时今日他也不否认这一点。
可即使他满腹才华,也掩盖不掉他杀妻杀子的罪行?。
黄典籍的话刚说完,旁边就有一位同僚将话接过去?,“当年高侍郎殿试的几篇策对,也不输如今的俞状元。”
又同俞慎言说笑道:“知简啊,如今西北各部史也编修差不多,这其中?你?的功劳最大?,也是要挪个位置了?。”
史馆的同僚这几年偶尔会替他惋惜。同年进士,文章才学不如他者,有的在地方干得风生?水起,有的在朝堂衙署升迁,或者参政得上头大?人?们看重?,而他还是史馆一个不起眼的八品兼修。
这挪位置自然是指他升迁,而且暗指靠着高侍郎。
他将来仕途,不是他所想就能?定的,得看上头是什么安排,不知道高明进会不会又插一脚-
再说另一边。恩荣宴设在礼部。
自主席内大?臣到填榜、印卷等官的席案设在礼部大?堂内,其他的官员及三鼎甲与宗室中?榜者则在外侧露台,其余于露台下。
本是庄重?的恩荣宴,因为主席内大?臣肃王是出了?名风趣幽默之人?,严肃的场面没撑过三巡酒,就轻松活泼起来。
在露台上就能?听到大?堂内一片欢声笑语。
肃王发话尽情畅饮,不必拘谨,带头说笑,众人?酒酣后更是没那?么多讲究-
俞慎思?从开宴就开始研究面前的吃食。倒不是多饿多馋,而是在研究先吃什么能?够喝酒时不易醉。刚刚几杯酒,他现在便已?经觉得身体有些发热。
肚子填半饱时,坐在旁边的郑槐和温巽先来敬酒,他稍稍饮了?些乳酒。随后目光便望向露台下的其他进士,许多人?目光都朝他这边望过来。
俞慎思?扫过,见?到不少进士一边看着他一边和同桌的进士窃谈。毫无疑问?是为了?学报上所提之事。
今日特殊日子,半日之内,学报已?经在京中?各个书肆畅销。刚进礼部之时,程宣和夏寸守就和他提学报。他们二人?能?看到学报,想必在座的进士们大?多数也都看过,即便没看过如今消息也全都传开。
学报的首篇文章刊登的恰恰是殿试策问?第三题他的策对文章。
李帧用词隐晦,这些进士们皆是饱读之士,即将入仕,谁都能?猜出几分-
这时堂内有侍从过来,是肃王和大?人?们请他过去?。
俞慎思?心中?猜到几分,起身过去?时,还是礼貌地问?侍从:“阁下可知是何事?”
侍从对这个少年状元也颇欣赏,见?他如此?知礼,便笑答:“俞状元的文章为天下诸生?之首,自然是问?文章之事。俞状元无需紧张,肃王是出了?名的好性子,只?是问?几句话。”
“多谢提点。”
他刚跨进门槛,诸位大?人?的目光齐刷刷望过来。
俞慎思?朝众位大?人?拱手,然后随侍从步入-
上座的肃王已?经酒酣,面颊绯红,撅着胡子微眯着眼睛看他。
肃王是先帝最小的胞弟,皇帝亲叔叔,听闻自来喜欢吃喝玩乐,从小的志向就是当个闲散王爷。先帝在的时候哄着先帝要各种赏赐,如今皇帝登基后,国库艰难,皇帝都要挪私用贴补,自不会再惯着他。
有一次哄皇帝这个亲侄儿要赏赐没哄成,反被皇帝安排个差事。虽然是闲差,此?后便不敢去?向皇帝讨要赏赐,怕给安排别的辛苦差事。
肃王如今年过半百,养得白白胖胖,许是皇家养出来的气质,半分不显油腻,甚至还有些清爽之气。笑起来像邻家老伯,和蔼可亲。
俞慎思?走上前朝肃王和诸位大?人?作揖行?礼。
肃王见?俞慎思?眉眼秀气,又和自己幼子一般年纪,便好似见?到自家孩子,笑呵呵招手让他上前。将他仔细打量一番,称赞几句,便开始询问?他文章之事。
“如今京中?传出,你?的文章之所以精妙,是得过高侍郎指点。刚刚诸位大?人?在讨论此?事,杜尚书
和江大?人?几位大?人?认为是真,夏大学士则认为无此可能。你?自己来说说。”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俞慎思目光望向夏大学士,他是文渊阁大?学士,内阁阁臣,亦是今科殿试的读卷官,自己的考卷正是他选入送到皇帝御案之上。
夏大?学士凝视着他,目光深沉探究,他忙回避,朝夏大学士和杜尚书和江大人?等诸位大?人?恭敬施礼,对肃王回道:“高侍郎的确指点过晚生?,然晚生?对其所论并不完全苟同,所以取其精华而学之,才成殿试策对文章。”
肃王略略沉思?一瞬,圆眼半眯笑着道:“看来传言不假,俞状元的确得高侍郎指点。”
江大?人?赞道:“高侍郎为官多年,文章丝毫未废弛,竟还指点出另一位状元来,让人?钦佩。”
夏大?学士不以为是,笑盈盈地道:“老夫听闻,俞状元虽是高侍郎内侄,但关系并不亲厚。”
此?话赤-裸-裸,堂中?官员都听得出夏大?学士之意。
关系不亲厚,就是在问?高侍郎为何会无故指点?
自俞慎思?中?会元后,他与高侍郎的关系便不是秘密,同时传开的还有其兄长,翰林院史馆兼修。
对于兄弟二人?与高侍郎的关系,各人?看法不一。
有的认为高侍郎对内侄是爱之深责之切,让俞兼修在史馆多读书磨性子,以后有合适的位置,再将他调过去?,厚积薄发。有的则认为高侍郎早年就娶了?郭阁老之女,如今有郭家大?树,根本没将先夫人?的侄儿放在心上,否则不可能?这么多年不想着帮衬一把。俞兼修又非庸碌之辈。
江大?人?闻言,呵呵笑道:“数日前下官亲眼见?俞状元在皇城门口迎接高侍郎下值,姑侄谈笑亲和,彼时诸多大?人?瞧见?,岂会不亲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