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皇叔: 10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大秦皇叔》 100-120(第23/31页)

他解惑。

    黄石公送给赵琨的那一筐龟甲,上边的图文整理出来,是传说中的奇门遁甲。

    据说九天玄女传授黄帝四千三百二十局奇门遁甲,帮助黄帝战胜了蚩尤。经过风后改良,变成一千零八十局,主要应用于军事的排兵布阵。传到黄石公手上,还有七十二局,黄石公又传给张良,被张良改编之后,就没什么人能看懂了。

    黄石公给这本涉及天文、历法、排兵布阵等内容的新书起名叫《遁甲天书》。利用其中一局奇门遁甲导致张良跟他的小伙伴一起迷路,怎么走都在一块不太大的地方打转,耗了将近一个时辰,张良才悟出其中的关键,带领小伙伴们走出奇门遁甲的范围。

    其实按赵琨的说法,黄石公就是利用了环境,稍加改动,迷惑他们的视觉、听觉等,蒙蔽人的五感,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迷失方向。但如果是军队迷路呢?如果再布置得精密一些,影响范围再大一些,将一支军队困上好几天,那战争的胜负岂不是都要逆转?。张良觉得学会这个老厉害了,带几千士兵对上几万都行。他被激发出强烈的求知欲,向赵琨袒露心声,想拜黄石公为师,请赵琨帮忙牵线。

    赵琨暗暗好笑,黄石公垂钓了那么久,鱼儿总算上钩。鱼儿再不咬钩,黄石公都能咬死他。

    因为在黄石公看来,赵琨其实很有些术数天赋,学奇门遁甲要比旁人容易许多,但他偏不好好学,只粗略地扫一眼,就哈欠连天,到了吃饭的时候,又精神百倍。说他不学吧,他又看会了一局,就是导致张良迷路的那种,还能无师自通,玩出花样来,反过来让黄石公迷路半个时辰。

    傍晚,漏窗外响起了鸟翅拍打的细微声响。赵琨拢了一下衣襟,戴上护臂,走过去将窗户打开。

    一只略微肥胖的海东青,灵活地钻进屋中,落在赵琨的护臂上,亲昵地轻啄他的指尖。

    赵琨摸了摸花朝的小脑袋,从它的爪爪上解下一只小竹筒,取肉干让花朝自己吃。

    他从竹筒中抽出一张蜷曲的纸条,展开来,只见上面写着:“终黎跟伯高大婚,你准备多少车嫁妆?我也添一份差不多的,咱们通个气,不要一家多,一家少,不好看。”

    署名只有一个字——“濯”。

    是赵濯。

    赵琨去问过萱姬,撕了一片纸条写:九千九百九十九种物品,一共装九十九车,再去伯高家中盖一座阁楼,打一口井。确保终黎姐姐嫁过去,丰衣足食、首饰用不完,小金库满满当当,几辈子都不需要依赖伯高来生活。就连住房和用水都是我们预备好的,这样就不会在婆家受委屈,伯高也没有理由亏待她。

    署名——琨。

    其实伯高应该不会出什么大问题,但还有一位婆婆,几个小叔、小姑。赵琨要给终黎未充足的底气,让她不需要刻意迁就任何人。

    这年头,成亲的礼仪比较复杂,还必须提前占卜,万一得出不吉利的卦象,哪怕男女双方信誓旦旦,要“执子之手”,白头偕老,这门亲事也大概率会告吹。首先长辈就不赞同。

    伯高请来负责占卜的巫者,祝祷卜筮,就得出了不太好的结论。

    蒙毅感觉又有希望了,忍不住上前两步。

    伯高的母亲小声说:“不行,命格不合。要不……”

    伯高真是个猛人,他狠狠地瞪了母亲一眼,他母亲立即闭嘴,噤若寒蝉。

    他跟终黎未对望一瞬,当着众人的面,硬生生掰断了所有的下下签,包括已经掉出来的,和还在签筒中的,面带温和地微笑,将签筒递给巫者,礼貌地请他再重新占卜一次。

    那巫者脸都青了。

    赵琨心说:感觉有点疯,但是我欣赏的类型。

    几丈开外,姬冰砚和终黎未咬着耳朵说悄悄话。

    姬冰砚好奇地问:“为什么倾慕伯高,不倾慕蒙四郎?蒙四郎的家世人品都不错。至于伯高,我总有一种不太好的直觉。也说不上是哪里不好,就是他为人太体贴了,在你面前仿佛没有脾气,做什么都无怨无悔,不像一个人真实的性情。”

    终黎未轻声叹息,幽幽地开口:“陪你淋雨的人,和为你撑伞的人,你会选哪一个?”

    姬冰砚思考了一下,说:“哪个都不选,我要从军,争取军功封爵。也不是绝对终身不嫁,若是有一天,我遇见比较合适的人,我希望,如果我不想淋雨,他就为我撑伞,如果我有兴致在雨中穿梭,那就携手同行。陪伴一个人的方式有很多种,但陪伴本身才是最根本的。”

    婚期已经定下来,只是因为伯高的干扰,赵琨也不确定占卜选出来的日子还算不算良辰吉日,他不迷信这些,但古人那么讲究,或许其中有什么玄学也不一定?一些玄学最终被证实也是科学道理,比如买新房最好检查一下是否有异常的磁场。

    终黎未出嫁以后,赵琨去探望她,小日子过得还算舒心,婆婆虽然算不上多靠谱,却被伯高镇住,平日里从不找事,也不敢给儿媳妇立规矩。

    赵琨抽空去国子学转了一圈。每个院的课都挑一节听了一会儿。

    徐咨在医学院讲专业课,引导学生探索各种野草的药性,开发新的草药。

    他带着学生用竹筒饲养水蛭,还给众人讲了一个故事。

    话说春秋战国时期,楚惠王与文武百官一同用膳,看见腌菜中有一条水蛭,原本想把水蛭挑出来,又担心因此导致厨子受到惩罚,就直接把水蛭跟菜肴一起吃进肚子里。

    楚惠王本来身患一种寒疾,有血瘀的症状,这次吃下水蛭,恶心呕吐,病居然痊愈了。于是楚国的巫医开始研究水蛭的功效,发现它有小毒,内用可以治疗血瘀、闭经、腹部肿块等疾病。外用可以吸掉跌打损伤导致的恶血,伤口感染导致的红肿,哪怕是鼠疫引起的淋巴结肿大都能治愈。

    有学生受不了水蛭爬到身上吸血的刺激,要求转去格物院。徐咨同意了,还替他联系了格物院的院长。

    也有学生对医学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很快就将《神农本草经》摸透,开始学《黄帝内经》的素问篇。

    接下来,赵琨去儒学院听了一节公开课,是荀子的弟子公孙尼子主讲。

    搞了半天,荀子的人之初,性本恶,并不是说每个人天生就是坏的,需要道德和法律的约束才能行。而是观察到每个人作为生物,具备为己的生存本性,容易生出许多自私自利的恶念,需要引导、教化、限制精致利己的一面。鼓励善行。但人作为哺乳动物,哪怕穿上衣冠,直立行走,求生、为己、趋利避害的本性也不会消失。

    公孙尼子天生一张笑面,请赵琨上台说两句。赵琨其实不支持轻易地给任何人定性,评价他们善良,或者邪恶。一个人,只要恶念没有用到别人身上,就不算坏。杀人放火、触犯刑法的除外,那种一般情况下就是偏激恶毒。

    然而,从生物专业的角度来看,人和动物相比,最特殊的地方,不是利用工具。而是人的社会属性,人类本性中不但利己,同时也有利人的一面。有时候,可以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互相理解、包容,可以无私奉献到震惊世人的程度。

    野兽的族群,数量能超过两百就非常稀奇了,数目持续增加,必定会互相顶撞撕咬,打到一方消亡,或者双方分离为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