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诸朝帮我收集历史文物[直播]》 50-60(第15/19页)
作为皇家的奴才兼爪牙,在士林中的名声早就黑成了炭。
皇帝一有昏庸迹象,读书人就要骂一句奸臣误国。
奸臣来自哪里?自然是离皇帝最近的后宫!
不然难道还是他们这些读圣贤书出身的好官吗?
众人自诩清高,德智双全,无法接受他们还不过一个宦官的事实。
蔡伦也不敢相信。他是因造纸的功劳得太后看中,但从来没想过这小小的纸张能令他的名声流传下去。
史书上从来不会记录太监的名字,万一记载,甚至本人都要惊恐,因为指定不是啥好事。
比如竖刁,坑死了齐桓公。
比如赵高,篡改遗诏,指鹿为马。
桩桩件件,每一件都在谩骂太监仗着上位者的宠信贪欲无度,陷害忠良。
蔡伦出生于宦官世家,没得选。
纵使富有才学,他也从来不敢妄想不属于他的东西,只想仰仗贵人鼻息,活得不错就够了。
每至假期闭门谢客,闷头研究木纸的行为,在外人看来或许很胆小,很可笑。
而今,过去的所为有了回报。喜悦如潮水般涌来,蔡伦浑身轻盈,嘴角情不自禁咧开。
底下的小宦官们上前贺喜:“恭喜大人,贺喜大人!”
“起来吧。”蔡伦挥了挥手,示意他们不用行礼,他看着一张张略显稚嫩,却已熟练做出谄媚姿态的面孔。
模糊的想,或许他该不负圣名,做些清流人士会做的好事。
“你们要感谢太后,日后多响应她的政令。”蔡伦叮嘱道:“好好学习天幕里讲的科技,说不定有朝一日啊,你们也能像我一样,立下功劳,留名史册。”
小宦官们眼睛一亮,大声道:“多谢大人教诲,小的明白!”
【永初四年,邓绥注意到流传东汉的五经传记中存在许多文字错误,为了纠正这些问题,她邀请专业对口的人士,即当时著名的经学家许慎来校正文字,这项工作推动了世界上1部 字典问世——
《说文解字》。
此书由许慎编纂而成,以小篆为主要字体,收录了秦国使用的籀文以及战国时期其他国家使用的古文,是中国最早最权威的分析字形、考究字原的字典。
《说文解字》对现代研究中国古代文字的形音义和文字发展的历史贡献极大,人们后来把对许慎和《说文解字》的研究称之为许学。
许慎因《说文解字》在中国文字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被誉为字圣。
科圣张衡、纸圣蔡伦、字圣许慎同时在朝为官,为邓绥所用。
三圣同朝,日月生辉。
北宋苏辙称之为“和熹盛东汉”。】
三个太阳于天空缓缓升起,拱绕中心的银月。
太阳热烈,月亮清冷。
这一刻却奇异的和谐,不分彼此的照亮世间。
观看天幕的画师们看见这幅震撼人心的美丽景象,赶紧用笔记录下来。
王希孟落下画笔,用水彩涂抹草纸,在他的笔下,天幕放得极大,仿佛一只女子的掌心将日月笼罩其中。
道家的学子们欢呼:“日月同辉,这是吉兆啊!大吉之兆!”
一些皇帝们自闭了。
他们的功绩比不过秦始皇、汉武帝、李世民等千古一帝就算了,连个邓绥都比不过太挫败了。
乾隆不高兴道:“那是朕朝中没如张衡蔡伦一般的人才,有的话搞这些发明都是小意思。”
闻言,两旁的宫女默默低头,并不吱声。
和坤连声附和:“皇上说的没错,依臣看邓太后就是运气好,碰上了张衡几位能臣,占了个先来后到的便宜。比方那纸,有前人的东西做参考,发明起来多容易,根本没多少含金量。”
乾隆被吹得心旷神怡,骄矜道:“说的有理。”
“那改进雪花纸一事,就交给你了。”
“嗻皇上?”莫名其妙接到新差事的和坤:“?”
乾隆:“这可是史册留名的好机会,多少人想要不得,爱卿你可别辜负朕的期望。”
去他爹的好机会没油水的瘪差。
和坤微笑:“是,微臣一定尽心尽责,尽早研究出让皇爷满意的雪花纸。”
未央宫。
刘彻直勾勾盯着天幕,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原来除了文治武功外,还有第三条发展路线。
“科技兴国!”
无师自通的领会到大国升级的秘密,刘彻好似喝了一大口冰水,大冬天的,脸色红热。
桑弘羊暗自嘀咕,陛下这模样,心里又在打啥坏主意了。
永初七年,陈留郡长垣县。
七十一岁的班昭病重,奄奄一息的躺在床榻上,由长子曹成尽孝身边。
房间里弥漫着一股浓重的中药味,北方正值严寒时节,凉风入体,容易加重人的病情,按理来说窗户是不能打开的,但班昭执意要求儿子将门窗打开一角。
望着天幕上的身影,班昭浑噩的大脑闪过一丝清明。
女君
因为某些可笑的原因,她一直不愿意叫她女君,从来都只称她皇太后。
却不想后人比她开明多了。
她不如他们。
人之将死,班昭一时之间脑海中掠过许多回忆,其中有大半都是邓绥的身影。
她早年丧夫守寡,因博学有了才女的名声。
汉和帝赏识她的才华,召她入宫担任后妃的老师,班昭也是在那个时候接触到了邓绥。
班昭在东观藏书阁续写兄长去世后留下的《汉书》,邓绥就追随在班昭身边,陪她一起读书学习,少女从不看浮华无用之书,只看经书、读《老子》《孟子》《法言》,还对天文算数的学问很感兴趣。
班昭爱才,日久天长,对这个学生上了心。
她教她博览五经、学习百家图谶、风雨占候。
邓绥十分聪慧,举一反三,令班昭暗自嘉许,那时的班昭只以为邓绥在她的教诲下将来能问鼎后位,成为一位出色的贤后,结果没想到学生的本事超乎了她的想象。
元兴元年,和熹太后邓绥临朝,邀请她曾经的老师班昭参加朝政,为她加赐“金紫
“。
金印紫绶,历来是汉朝相国、太尉等人的身份象征。
邓绥此举,直接使班昭的地位与丞相等同,并破格将她的儿子封为了关内侯。
圣恩横加,如临梦中。
然而一切的美好都在永初七年烟消云散了。
邓绥令曹成担任长垣县令,并让班昭随儿子迁往长垣上任。
一朝被变相流放,班昭难以置信,痛苦过,怨恨过,直到看见天幕,看见后世被囚锢于家宅之中的千万明清两朝的女子,才终于清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