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160-17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古代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160-170(第4/36页)

裴家村而已,不会是豆腐村,更不会是福气村。

    说到底不是他们单纯高尚,更不是村民团结,而是利益一致。

    他们能让全村受益。

    这俩人有大才,管一村能让一村受益,管一县也能让一县受益。

    有能者挡居高位,才能让更多人受益。

    两人各自肩负着不同的任务,自然要好好体察民情,好好观察感悟,回去才好跟皇帝汇报。

    接下来卫先生和严主事每天带着随从在附近村子溜达,不是去看农民秋收就是去工地看盖衙门,也去县里、镇上逛了逛。

    这么一逛就把当地的收成、税收、生活情况、徭役、治安等了解个差不多。

    横向跟豆腐村比比,纵向跟前几年比比,再跟路上看的其他县、府的情况比比。

    心里多少也有些数。

    白天溜达,傍晚回来卫先生就给裴长青跟小鹤年讲课。

    陈琦自然也可以跟着听。

    不过陈琦背书没有裴长青快,裴长青已经背完四书,他却只背完论语和中庸。

    裴长青已经熟读理解四书的释义,他却只是粗粗读了,还没开始背诵。

    毕竟他没裴长青那么急着下场嘛。

    如此卫先生针对裴长青讲课,陈琦是听不懂的。

    小鹤年跟谢恒却能听懂。

    卫先生也看出裴长青的天分,背书、理解都不是问题,主要得学做文章。

    之前刘知府和曾知县都给裴长青讲过八股文,也教过破题,沈宁和裴长青又是典型的小镇做题家,最喜欢琢磨学习方法,钻研解题思路等,所以也有自己的破题窍门儿。

    八股文它就是制式文,这种固定格式写作文的套路难不倒小镇做题家。

    他俩需要的是见识,有身处高位的人传授经验,让他们了解官府的运转模式,各种公文的格式、内容等,朝廷的治国理念等等。

    毕竟八股文不是选择题、判断题,而是类似论述题,以阐释儒家经典为中心,要求遵循程朱理学释义,用古人语气表达一定的政治见解,或者回答皇帝策问等等。

    他们得熟悉古人作文的模式。

    沈宁给裴长青的建议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能生巧,背诵一大堆优秀文章,学会他们的行为习惯,自己也就会写了。

    再有大儒给引导思想方向,基本就妥了。

    当学问大家是不行的,但是应付考试,尤其是初级童生考试还是可以试试的。

    等九月初卫先生一行人将启程回京的时候裴长青已经可以试着独立作文了。

    如果说裴长青跟着卫先生读书半个月获益匪浅,那小鹤年就是如鱼得水了。

    卫先生极喜欢他,很想把他带去京城,让他在自己身边读书。

    若是其他人听闻卫先生要把自己孩子带去京城读书,只会喜极而泣,觉得祖坟冒青烟了。

    小鹤年却婉拒了,“先生,我还小,不能离开父母爷奶,等我年长一些再去找您读书好不好?”

    小鹤年自己舍不得离开家,也知道爹娘现在没有条件去京城定居,即便他很想和师兄一起读书,却也不得不婉拒卫先生。

    他寻思等自己十四岁,或者十二三岁,就可以独子上京了。

    也许到那时候爹娘就把家里安顿好,能一起上京了呢。

    这几年他先在家里背书、读书也够的,大一些再去跟大儒读书。

    他最舍不得的是谢恒,可惜谢恒作为太子伴读必须得回京。

    若是不想当太子伴读,那他就得去雁门关,也不能留在裴家。

    比起让师兄去苦寒之地,小鹤年觉得那还是给太子当陪读吧。

    “师兄,京城冬天寒冷,你一定要好好保重自己呀。”小鹤年殷殷叮咛,他已经多多少少知道一些太子顽劣的事迹,生怕谢恒被太子欺负吃亏。

    谢恒也舍不得离开裴家,原本只是萍水相逢,却不料真心换真心,他们给了他亲人般的温暖,让他内心不再愤懑。

    他依依不舍地跟裴长青沈宁小珍珠等人告辞。

    沈宁看着小少年单薄的身体,很是心酸,张开手臂抱了抱他,笑道:“阿恒,暂时的分离是为了将来更好的相聚。你一定要记得,我们随时欢迎你来。”

    谢恒没忍住,红了眼眶,他回抱沈宁,从她身上汲取母亲的温暖和力量。

    “有时间你们要来京城玩呀。”他故作轻松地笑着挥手。

    小珍珠:“阿恒,你别偷懒,别落下功夫呀,下一次见面我还要和你比试呢。”

    宝儿把自己最喜欢的小猴哨子送给谢恒。

    这是他见过最好吹的一个哨子,声音悦耳流畅,很轻松就能吹响,其他的都没这个好。

    这个哨子可珍贵呢,十五那天被宋开宋平偷走了,十六那天珍珠姐姐帮他抢回来,还把宋平宋开揍得满地爬,给大伯娘气哭二伯娘气疯了呢。

    这么有意义的哨子,原本他想戴一辈子的。

    谢恒道谢,也郑重地收下,“回头我也帮你寻摸好的哨子。”

    他也跟陈琦道别了。

    陈琦朝他挥挥手,谢恒,祝你前程似锦,心想事成。

    平和舒服、与从前截然不同的生活让他很少去想从前,让他觉得那些好像只是一场梦。

    他和娘、姐姐的人生已经改变。

    珍珠和裴鹤年一家的人生也天翻地覆。

    谢恒的人生自然也大不相同。

    前世他曾经听人说过小谢侯的一些故事,谢恒自小聪慧,可惜爹娘不和都待他不够好,导致他叛逆桀骜。幸亏萧先生慧眼识珠,收他为弟子,带他四处游学。他们曾经在成阳县住过两年,后来继续南下游学,途中萧先生不幸染病去世。谢恒被家人接回京城,之后便被过继给北谢,离开家去了关外,此后直到战死再也没有返回中原。

    这一世萧先生没有南下,而是北上京城做了帝师,又做了太子师,如今谢恒也没去关外,而是做了太子伴读。

    这一切和他知道的不一样。

    陈琦就觉得自己不是重生回来的,自己只是做了一个离奇的梦。

    现实和梦不一样,真好。

    待谢恒和钦差们走后,沈宁他们也各有事情忙。

    秋收完了还要秋耕种麦,这个倒是不用他们操心,反正家里雇了种地的短工,有裴父时不时盯着也没什么问题。

    宫嬷嬷带来的针工局的宫女太监是最忙的,他们要尽快学会棒针和钩针的手艺,除了基本针法、各种花样、织各种衣物,他们还得学着创新,研究新的针法、花型。

    毕竟他们是皇家针工局,代表着最高水平,以后要引领全国花样的,不创新可不行。

    好在这十个宫女太监也是水嬷嬷和宫嬷嬷精挑细选的,个个聪慧手巧,问题不大。

    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