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九千岁[重生]: 30-40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我的九千岁[重生]》 30-40(第16/17页)

, 没正经八百地走宫门, 而是运起轻功前往东厂。

    *

    东厂内, 凤明冷笑一声:“叫锦衣卫拖着廷杖去,跪地不起的一律打死。”

    朝峰头大如斗,这此与以往不同,哪儿好全打死了事,他跪地规劝:“督主”

    凤明轻咳:“我打死的大臣还少吗,去办罢。”

    这次众文臣来势汹汹,准备充足。

    朝峰禀告说:“太学三千学生罢学,言及淮安候无功而封王,跪请圣上收回封赏。”

    凤明神色一变。

    他能打杀老臣,对这些学生却难动手。

    这三千学子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如煌煌旭日,实乃是大齐未来,如尽除之,大齐未来十年将陷入青黄不接之窘境。

    “国子监向来远离朝廷,谁煽动的?”

    “还在查。”

    *

    话分两头。

    景恒师从暗卫玄一,隐匿功夫上佳,躲在东厂檐上听了几句,心中有了主意,纵身离开绕到东宫。

    东宫里,景俞白正读到《春秋宣公十五年》中‘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民反德为乱’这几句。

    宫外的喧嚣传到东宫,景俞白倒扣《春秋》:“外面在吵什么?”

    张太傅把书合起来:“是甄大人,内阁奏请送淮安王世子离京。”

    景俞白起身,走到窗前,侧耳听外面的动静:“十六皇叔?”

    内宦多福扶着景俞白,轻声解释:“国子监的学生也跟着闹,说淮安王封王无据。”

    景俞白笑:“朕封赏谁,还得他们点头不成。”

    他看向张太傅,漫不经心:“民反德为乱,他们这般算不算‘反’呢?”

    少年帝王威仪乍显,张太傅微怔,恍然察觉,这位小皇帝已经十一岁,距离亲政越来越近。

    正这时,窗棂清响,三长一短,景俞白笑起来,露出天真模样:“皇叔!”

    景恒翻进窗子,一瞧张太傅在,手扒着窗台又翻走。

    片刻,一小内宦进殿通传:“淮安王世子景恒求见”

    张太傅:“”

    他还没有老到老眼昏花,看不清刚才进来个那么大的人!

    张太傅拱手告退:“朝堂党派之争,自古有之。圣上不必太过挂怀,您是天子,天威所在,断不容僭越。”

    景恒与张太傅擦肩而过。

    景俞白屏退左右:“皇叔,你怎叫人做了靶子,可好倒霉。”

    景恒:“你书读的不错,进步很大。”

    景俞白坐在龙椅上,往后一靠:“这些日子你只和小叔叔玩,只不带朕,如今有了麻烦,才想起朕来,朕可不依。”

    “小孩子哪儿学的阴阳怪气?”景恒走过去,坐在龙椅扶手上:“咱俩多好啊,给我道圣旨。解了这局,也好把你小叔叔放出来。”

    “什么旨?”

    景恒凑到景俞白耳边,耳语一阵。

    景俞白开始还认真听着,慢慢神情转为疑惑,而后震惊,最后迷迷糊糊,彻底被景恒绕晕了。

    年轻的小皇帝悬起笔,犹疑难定。他望向景恒,大大的眼睛中写满不解。

    大人的世界,他不懂。

    景恒挑眉:“快写。”

    景俞白:“莫要催促,朕在斟酌。”

    所谓长痛不如短痛。景俞白凝神而落笔,漂亮的瘦金体洋洋洒洒落在明黄圣旨之上。写完后,他吞了吞口水,上下检查三遍有无错漏,确认无误。

    从锦匣中取出玉玺,沾上红泥,端端正正落印。

    “谁去宣?”景俞白问:“一般是司礼监宣,只是他们若去,绕不过小叔叔。”

    “内阁宣。”景恒卷起圣旨,递给景俞白身边的内宦:“他们不是正在宫门前跪着,这等好差事岂能不给他们?”

    宫门前,锦衣卫倾巢而出,足足二百余人,提着廷杖,当头的传凤明口谕。

    甄岐纹丝不动。

    “甄大人,得罪了。”

    廷杖高高举起

    正此时:

    “圣上有旨!”多福跑的上气不接下气,终于及时赶到:“请甄大人宣旨。”

    甄岐见传旨的并非司礼监太监,而是皇帝身边的内宦,心中怵然一惊。

    他与凤明争权,全然忘了皇帝,小皇帝渐渐长大,也有自己的想法。

    接过圣旨,展开一阅。

    更好似被当头一棒,霎时间耳边嗡鸣。

    多福道:“圣上口谕,着淮安王世子回封地准备,择吉日成婚。”

    甄岐握着圣旨,双手微微发抖。

    只见明黄圣旨上书:

    “昊天有德,成人之合,今凤明品德贤良,渊清玉絜,尚未婚配。淮安王世子景恒,怀瑾握瑜,可为佳偶。着有司吉日,岁前成婚,姻昏敦睦,以慰朕心。①”

    圣上把淮安王世子赐婚给了凤明!

    他身后的大臣不知圣旨内容,只听闻皇上口谕‘着淮安王世子回封地’一句。

    顿然喜不自胜,洋洋得意,自以为棋高一着,逼得凤明退步。

    多福躬身:“甄大人,诸位所求,圣上已然应下,尔等还在此处不散,非要以死相逼吗?”

    甄岐重重叩首:“微臣不敢。”

    多福扶起甄岐:“甄大人,忠君之路只有一条,您可别走岔了路。”

    寒风中,甄岐却惊起热汗,与凤明夺权胜负只在一时,失了君心却再难挽回。

    圣上如今年幼,万事依靠凤明,大臣与凤明作对,只会叫圣上为难。皇上距亲政尚有时日,若无凤明,谁能入宫照顾皇上?大臣吗?还是亲王?

    都不合适,大臣和亲王摄政的后果,原比凤明可怖,凤明是宦官,没有后人,他永远不会肖想皇位。

    旁人呢,可说不准了。

    他们这般逼迫凤明,在圣上看来,到底是谁存了‘不臣之心’。

    年前凤明离京,独去皇陵,朝中大臣与婉仪大长公主轮番去劝,才把人劝回宫中。才几个月还是说,忙过年下这段,他们就又来难为凤明。

    这叫什么,过河拆桥吗?

    圣上看在眼中会作何想法。圣上不是五岁、八岁的孩子了,这些事,他会记着。

    所以圣上下了这道圣旨,既能借着备婚,先把景恒遣回封地,既保全内阁死谏的颜面,又足以安抚凤明。

    将亲王嫡子赐给一个太监,这是何等荒谬!

    又是何等蹊径另辟,巧解眼下危局。

    淮安王身出身贵重,足以威胁龙位。

    这道圣旨之下,淮安王一脉,自景恒起便彻底断绝,与皇位无缘,待淮安王死后,圣上还能拿回江南的大片封地,暗中削去一藩,可谓一举四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