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朕皇陵远亿点: 90-10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离朕皇陵远亿点》 90-100(第2/20页)

只是很纯粹地同床共枕睡了一觉,毕竟他唇上的伤口昭然。

    见赵珩久久不言,崔抚仙也觉得自己的话有些冒昧,连脸都泛红。

    他本就白净,脸红起来就双颊就如火烧般明显。

    “陛下,臣失言。”

    赵珩摆摆手,“你是一片好意,但,”沉默一息,“以后别说了。”

    他难道不要脸吗?

    崔抚仙喏喃道:“是。”

    君臣二人沉默许久。

    崔抚仙悄然抬头,望向赵珩白得在日光下几乎透明的脸色,“陛下真的不必传太医吗?”

    赵珩:“……”

    你们一个两个都是来给朕添堵的吧!

    “不必!”赵珩回答得掷地有声。

    自昨夜后,姬将军再没住过寝宫。

    倒不是姬将军不想,而是,轻吕卫阻拦。

    或者说,在皇帝的命令下,轻吕卫阻拦。

    轻吕卫皆为皇帝挑选的亲兵,日日伴驾护卫,据说周截云阻拦姬将军那日,赵珩就站在不远处。

    帝王于阶上,目光冷漠地俯瞰着姬循雅。

    姬循雅与之对视。

    二人无言,中间却有暗潮汹涌。

    利刃寒光似雪,将二人阻隔开来。

    “将军在京中本有府邸,”迎着对方晦暗的目光,赵珩平静地开口了,“先前居住宫中,本已违制,朕碍于朕与将军刚回毓京,诸事繁杂,不曾开口。但现下诸事已定,请将军回自己府中吧。”

    周截云面无表情地持刀,未曾因为皇帝这话而有任何波动。

    他的职责是听命于陛下。

    至于陛下和臣子间那点虚与委蛇暧昧纠缠的流言,和他没关系。

    赵珩的视线太冷。

    姬循雅忍不住眯了下眼。

    他记得上一世,赵珩也用这种眼神看过他。

    他们之间,也隔着刀刃。

    区别在于,当年握刀的人是崔平宁。

    如今崔平宁的骨头都烂成了一摊泥,他和赵珩之间,居然还隔着刀刃。

    手指忍不住擦过腰间的佩剑。

    真想,真想现在就将所有人都杀了。

    可赵珩不愿意。

    为什么?

    他就那么喜欢皇位,喜欢权势,喜欢留名万世吗?

    姬循雅想。

    倘若他现在动手,把这些碍眼的人都杀了,而后,将赵珩困于宫中,岂不是更好?

    也免受了许多折磨。

    冷风拂过他的脸。

    赵珩看着他。

    姬循雅像是终于挣脱了什么魔障一般,猛地回神。

    赵珩就是痴迷帝位,就是爱自己的权势高过世间种种。

    他既要皇位,又要挽山河于倾覆,更要名垂史册,创造不输他自己当年的功绩。

    他就是这样的人。

    “然后呢?”叶太后靠在软塌上,半阖着双目,淡淡地发问。

    侍人垂首站着。

    他面容普通,普通到了无论看多少眼,都难以记得他的长相。

    “然后姬将军便离开了。”他回答。

    叶太后掀开眼皮,嗤笑了声,“就这么走了?倒不像他的性子。”

    侍人看着叶太后的神情,揣摩着上意,谨慎道:“陛下的厌烦已不言而喻,当时轻吕卫又持刀刃,姬将军若要入宫,除非将轻吕卫尽数除去,那,”顿了顿,“岂非等同于谋反?”

    “他欺君罔上的事情干了岂止一桩。”叶太后笑,戴着护甲的手轻轻拂过身侧的软枕,“不过……”轻笑一声,再无二话。

    不过,皇帝的胆量比从前大了不少。

    大抵真觉得自己身后有了支持,能和姬循雅一分高下了。

    也或许,是对姬循雅厌恶至极,连掩饰都不愿再掩饰。

    无论是哪种,都再好不过。

    第092章 第九十二章

    诗会那日正是一个风轻云净的好天。

    琼池明净若镜, 微风掠过池水,水阁上纱帐轻轻摇曳,人面在其后若隐若现。

    因皇帝还没来, 诗会氛围尚算怡然。

    清谈对诗之声不绝于耳。

    “公子, 公子。”有人轻声唤道。

    一直在角落里安静吃茶点的青年缓缓抬头, 正与面前灿烂的笑脸对上。

    他口中点心尚未咽下去,便扬唇笑了笑,以做回应。

    对方因他这笑愣了一息,片刻后才道:“公子,在下黎水明岑,”不待对方说话, 他继续道:“明是明明如月的明, 岑是……”

    青年看他。

    黎水在琬南,在场诸人皆家世出众。

    那么这明岑便是,出身琬南明氏?

    青年人心道。

    明氏门第清贵,二百余载出过六位帝师,其先祖精于刑律,现行的昭律便由其与四位大学士编纂。

    其后世子弟因学养人品皆出众, 常主持会试,有“师半朝”之称,说朝中大半举子都是明氏的门生。

    其余世家或出过几代极其锋芒毕露的名臣, 却也随着子孙不济而后继无人, 但明氏不同,纵然明氏从未出过一位权势煊赫的重臣,但其子弟皆饱读诗书, 乃是个长盛不衰的诗礼世家。

    在青年人思索时,明岑也终于说完了下半句话, “岑是上山下今的岑。”

    青年:“嗯???”

    明岑仿佛根本没觉得自己这话说得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一双黑亮亮的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青年看。

    青年疑惑道:“公子?”

    明岑面不改色地说:“今日见公子,我觉得颇为投缘,仿佛,仿佛前世就与公子有旧。”

    青年沉默一息,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幸好姬循雅没来。

    这一直沉默无语吃点心的青年人正是皇帝陛下。

    他今日料理完公务便来了诗会,但来得极悄无声息。

    就如任何一位参加诗会的公子一般,安静地落座,喝茶。

    倒不是赵珩不愿说话,而是随着新政进行,事务愈发繁杂,奏折今日他看到晨光熹微才批复完,上朝过后头疼得愈发厉害。

    便静坐无语,权当养神了。

    赵珩一笑,道:“我见公子亦觉一见如故。”

    明岑抚掌道:“甚好,”他眨巴眨巴眼睛,“既然如此我能否,坐在公子旁边?”

    多好的位置!

    桌案恰到好处地摆在水阁的边角,与旁边人都拉开了两丈远,轻纱迤逦环绕,如置云雾中,正好让此处显得朦朦胧胧,格外不惹人注意。

    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