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汉武唐童现代留学日常: 80-9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秦皇汉武唐童现代留学日常》 80-90(第27/30页)

人参收获的周期很长,现在这批人参同样不是种出来的,也是李世民带回来的。留够了自家用的量之后,他就都给了孙思邈。孙思邈又分给了学生们,让他们在行医中适当使用,记下药效表现,回去交给他。

    这次的产妇其实不含参片也未必不能撑,杜星是看她太虚弱了,给了她一片含着,说起来略有点浪费。为这个,她一直怕哥哥说她,现在坦白了,她也轻松下来,又左顾右盼寻觅起药草来。

    只在看到瘦小的程良时,杜星才生出一丝可惜的念头。

    程良的骨架小,已经成年的男子了,手跟她一样小巧。要知道她还在长个子呢,以后手肯定也会跟着长大。学了接生的事之后,杜星就知道,手小对难产接生多有利。

    可惜程良是男人,白白浪费了这一双好手。学倒是一起学了,程良也掏了不少小牛小羊出来,他耐性好又细致,确实胜过许多人,但这一手以后只能用在牲畜身上,不能用在人的身上。

    还没成亲的少女突然浮起一个念头:我以后要是生孩子难产别人救不了,我才不管呢,一定要叫程良来救我。

    第90章 同是天涯沦落人

    一个村庄一个村庄的走过去, 离县城越远,村庄就越凋敝,路上也真的有匪徒截道了。

    好在各个村子对自己周边的情况还是了解的, 杜阳的小队在村子里给人治病见了效果, 村里的大户和老人就主动告诉他们路上有险, 让村里的青壮带他们去下一个村子。

    人多, 另外杜阳怀疑那些活动在附近的盗匪可能就是村里人,暗地里还有联系, 不会劫自己村的人, 所以一路基本有惊无险, 没有需要他们拔刀拼命的时候。

    最后一站并不是清河郡的边界村庄, 可能是因为两郡交界的地方容易成为两不管地带,许多逃亡的流寇或是义军都喜欢在这样的地方活动。安全起见,他们走到相对安定的地方就要回头了。

    但这个叫作大柳村的最后一站, 也已经仿佛经历过战祸一样破败。还没进村的时候, 杜星心口就颤了颤, 这一路行来她才知道, 原来洛阳附近都算是好的, 原来离开东都之后,大隋还有更糟糕的地方。

    大柳村来问诊的人比辛庄少了很多,不过杜星并不奇怪,因为从辛庄一站一站的过来, 人数一直在减少, 并不是到这里才突减。原因也不复杂,就是村子越来越穷了。

    所以她也很熟练地跟前来问诊的人说了规矩, 如果不用他们的药就不收粟米小麦,只收点豆子薯干之类的东西。不多时果然又多了些人来问。

    但还是明显少人。这样他们就闲下来了, 已经走到了这里,杜阳看这个村子的人少,大概是不能抽人出来送他们往回走了,便与大家商量,在这休息两天养足精神和气力再返程。另三人也没意见,便住了下来。

    也不白住,他们同样还有着替李世民粗略调查本地风土人情和底层现状的任务。歇了一晚上,四人就分头在村里闲逛,找人聊天去了。

    杜星想了想,背上自己的药箱,向人问了问路,朝村中一户人家走去。

    那是个让她印象颇深的病人,其实也没什么特殊,只不过一家九口,祖父与父亲分别被征役和征兵,死在了外面。大哥和二哥在再次征发时逃走了,不知下落。大姐嫁人,剩下祖母和母亲,以及当时年纪较小的三哥与小妹在家。

    然后祖母因为下地劳累病倒,死了。母亲省下粮食给子女,有一天一头栽倒没再起来。大姐嫁的人家也败落穷苦,又不在一个村,帮不上忙。于是只剩了一个哥哥带着妹妹。

    真的没什么特殊,一路过来这样的家庭很常见,有情况好点的,也有全家都死绝了的。只不过正好剩了一兄一妹,让杜星想起自己和哥哥而已,难免动了恻隐之心。

    病的是妹妹,哥哥带着来的,病症不过是普通的风寒,但是吃不饱身体长期虚弱,症状比别人都重。哥哥买不起药,于是没有买,又跟妹妹回去了。

    杜星记得听本地人的意思,采药凑不全这个药方上的药材,心里就总放不下,她带药箱过去就是送药的,钱她来贴好了。

    到这家的时候,干瘦干瘦的哥哥并不在家,他给人做短工,正在别人家地里干活。他家姓韩,围墙已经塌出了几个口子,可能是没空修,也可能是没心力修了,就这么豁着口子没去管它。

    门也要坏不坏的,院子里都生了杂草,静悄悄的,猪圈跟鸡圈全是空的。

    杜星自己推门进去,没人迎出来,病人正发烧,躺在床上睡得昏昏沉沉。

    杜星摸了摸她的额上,看旁边放着水和豆饭,心中叹了口气。跟她的哥哥一样,他们不是不爱护妹妹,而是实在没有别的东西可以拿出来了。也实在没有时间留下来照顾病人。

    她轻轻叫了几声:“腊月,腊月,喝点水再睡。”

    韩腊月迷迷糊糊的喝了水,眼都没有睁,又睡过去了。杜星到灶间找了瓦罐洗净煎药,又从自己的布袋里倒出粟米舂了,和着红薯干煮了一罐红薯稀饭。

    药还没有好,她把韩腊月叫起来。闻着饭香的韩腊月挣扎着睁开眼,呆呆愣愣地看了她好一会,才翕动着嘴唇发出疑问:“杜……杜……”

    “我是杜医生。”杜星将放温的稀饭端过来,韩腊月不及细问,急切地捧起来大口吞咽,筷子都没用已经喝下去了。

    吃了热食填上肚子的韩腊月,好像连病都好一点了,仿佛这个时候才发现杜星来到家里,想下来招待她。杜星止住了她,让她好生躺着,等药好后又喂她喝了药。

    韩腊月一边喝药,一边小声抽泣,低声回答她的问题。

    “我十六了,三哥十八岁。“

    “三哥说要有人肯娶我,就把我嫁出去,嫁出去能不饿死就行了……可没人愿意来说亲。我就怕什么时候又征役,把三哥也带走。”

    “三哥说再有征役他也只能跑了,还是得想法把我嫁出去,不然我自己活不了。”

    与杜星同龄的少女沉重地叹气,她想跟三哥一起逃走,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她也知道。所以她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里,这次生病她还想着,病死就算了,不拖累三哥了。

    吃了饭又喝药出了身汗,她觉得好多了,又不想死了。

    杜星开始还问了几个问题,后来就默默听着。这是个陌生却又熟悉的故事,细节大概有点不同,大体又差不多。当初她家里也是这样,转折就在于阿郎派人到各个村子里宣扬,说孙真人要收学生,教医术,十岁到十八岁的人都可以,男女不限。

    哥哥杜阳知道之后,什么也没顾得上问,连背带拖的带着还有一口气的她过去问收不收,然后兄妹俩就改命了。

    她摸了摸身上,没什么钱,就把装粮食的布袋放在了桌上。韩腊月有些茫然地看着她,“杜医生?”

    “再撑一撑。”杜星说,“我家阿郎会招很多人去纺织,但要盖房子造机器,得等一等。你再撑一撑,什么时候招工了,你一定要去,去了就能活。”

    这本来也是他们出来的任务之一。

    医疗小队们不仅给人治病,也散播了农业技术,顺便还告诉村里的妇人们,他们阿郎是太守,在办纺织厂,要是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