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爸是朱棣!: 130-134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我爸爸是朱棣!》 130-134(第10/11页)

    此时的内阁成员在官场的资历都算年轻,比起六部大佬们,他们还能称一个‘愣头青’。不过,这里面不乏聪明有才干的人。

    至于才华

    能进来当然都是才华横溢的。

    只是做官看的不是你文采多高。

    比如解缙,朱高炽也是没想到,这一世没有搅进争储风波的他还是被朱棣打发去编书了。

    原因无他,这解缙实在太不懂做秘书的本分了。

    他爹朱棣是什么人,朝堂上那些老资历都不敢轻易指手画脚的人,可解缙也不知怎么回事,不过是被他爹夸了几句,人就飘了。居然敢在整理工作文件的时候参入私心,还大胆地发表高天阔论。

    朱高炽都还记得当时他爹看解缙的眼神,那种震惊,仿佛是在说:原来才华和脑子有时候是要分开看的。

    朱高炽:“”

    然后解缙就被打发去编书了。

    永乐大典是一部旷世奇书,朱高炽还是支持它面世的。

    就是看样子,解缙还是跟梦里碎片那样,一开始没把这个当一回事儿,态度很是敷衍。

    朱高炽懒得去管,被他爹派去搞监督工作的道衍和尚,该提点的都提点了,听不进去能怪谁。

    解缙虽然主要工作在编书上面,但他还没被退出内阁,他一向自傲,时不时就要来内阁彰显一下存在感。

    这不,他又趁着午休时间跑过来指点江山了。

    一会儿点评一下他们整理工作没做好,一会儿指点一下他们办事态度,内阁一共八位‘高级秘书’,也没定谁是秘书长,但解缙天然就觉得自己是头头。

    旁人懒得跟他费口舌,解缙就看不出大家的不喜。

    “皇上迁都北平一事,朝中大臣多数持反对意见。”解缙不急着走,边喝茶边高谈阔论道:“咱们身为天子近臣,有责任多行劝谏之事,近来我忙着办皇上交代的要事,可你们都闲着,也不知道多与皇上说说,行规劝之责。”

    内阁其他人:“”

    就很想呵呵他。

    什么要事,你不就是被打发走了嘛,还在那沾沾自得。

    解缙没一点眼力见,继续发表自己的意见,各种分析北平不适合作为一国之都的点,再对比一下如今应天府的繁华,江南的宜居环境。

    “啧啧,皇上也不知道怎么想的,总不能因为北平是他之前封地,因为那点情怀就把一国之都定在那吧。”

    内阁其他人:“!”

    就想骂娘了。

    你要蛐蛐陛下能不能去别的地儿蛐蛐。

    他们还想问你解大才子的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你心里就没点数吗?

    杨荣是真受不了他了,率先起身,敷衍道:“我有事出去一趟。”

    随着他这一起身,剩下六人也陆续离开,眨眼就只剩解缙一人坐在茶室,看着他们背影,表情阴沉。

    解缙冷哼:“以为这样就能孤立排斥我了?等到编书工作结束,我解缙还是内阁第一人。”

    说完,解缙也甩袖离开,他要回去加快编书进程。

    而早一步离开的杨荣等人也是没听到解缙的话,不然多少要给解缙打下一个标签:有病!

    没有解缙在一旁刷存在感,这头,有人问杨荣:“勉仁兄,你真的向太子请命,下回要跟着船队出海?”

    杨荣眼神微闪,颔首道:“嗯。”

    “为何?出海远航可不是件轻松事儿,辛苦不说,也无甚好处。”那人不解道:“如今咱们在这内阁,虽说官位低,但身为陛下和太子身边的人,这机会也是人人羡慕眼热,只要好好干,做好分内之事,以后未必不能往上走。”

    杨荣笑道:“我也是好奇,几月前亲眼见识了船队回归时带来的奇珍异宝,又从太子那听说了不少远航路上的精彩,我就想亲身体验一回。”

    “原来如此。”那人摇头笑道:“勉仁兄还是再仔细斟酌一番吧,趁船队下次出海时间还没定下,太子那应该还有回旋余地。”

    “多谢文才兄提醒,我还是想去看看。”杨荣有礼道。

    见人主意已定,那人也不好多说什么,转身去与旁人交谈了。杨荣笑笑,负手站在树下,在想什么没人知道。

    只看当今陛下,对船队远航一事算不上太上心,更多是因为太子,所以才全力支持杨荣敏感察觉到,太子对这事儿有远超寻常的激情和重视。

    内阁确实是个很好的地方,哪怕官职低微,根本排不上号,但身为‘天子近臣’,这本身带来的含义就非同一般。

    可杨荣突然有了不一样的想法。

    只在太子身边,敏锐察觉到太子对海上航行这事儿不一般的态度后,杨荣就想参与看看。

    想看看这里面到底藏着什么东西。

    还有,太子所说的那些是否真的存在,比如抗旱抗寒的高产作物,再比如更远的大陆、黄金城、丰富的资源。

    这些又会给大明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永乐五年,新年的钟声敲响。

    应天也在新年这天下了一场大雪,雪花在房顶薄薄覆上一层。

    新春来临,百官朝拜完也正式进入休假期。

    热热闹闹的应天府,到处是走亲访友的身影,偶尔还能在来往的人群里看见几个身穿异服,面容有些不同的外邦人。

    他们不少都是随郑和第一次回航跟来的,在见识了大明远航船队的威风,那些热/武器的厉害,他们就对这个新生帝国充满了向往之心。

    中原华夏大国的繁荣和文明程度果然让人叹服。

    就在大家快快乐乐过大年,迎新春的时候,宫里,朱高炽捏着一封信,咬牙。

    他爹朱棣,居然跟他玩偷跑!

    朱高煦回来过了个年,没待两天就启程回北平去了,路程快过半才知道,身后跟着他臭爹。

    朱高煦:“”

    朱棣嘿嘿笑。

    朱高煦拳头硬了。

    这臭老爹,就知道给他哥找事。

    朱棣摸摸鼻子,假装看不见自家老二忿忿盯视,一扬马鞭,“驾!”

    畅快地骑在马背上,感受到寒风从脸上刮过,朱棣陶醉地深吸一口气,眼睛发亮,径直冲向北平。

    大草原,我朱棣又回来了!

    此时还在草原逃窜的鞑靼太师阿鲁台打了个寒颤,不明所以往大明边境方向看了眼。而草原另一头过得同样不容易的马哈木,也抬眸看一眼大明方向,眼神闪烁不定,不知在想什么。

    自从瓦剌三王联盟破裂,马哈木先发制人失败,被另外两人联手大明打压追杀,狼狈程度比阿鲁台更甚。

    他后悔了。

    早知如此,还不如就跟着大明干。

    此时要想让部落和后代生存,有个更好的未来,只能依附大明,可再想转头向大明示好,实在太难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