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我爸爸是朱棣!》 80-90(第7/21页)
就不能忘掉吗。
沉默半晌,朱棣蹲下来,伸手捧起儿子白嫩小脸,浓眉大眼盈满笑意,忽地呲出一口大白牙,豪横十足道:“想做啥都去做,爹给你做后盾。”
朱高炽看着越长越有土匪气质,又糙又痞的亲爹,嗯嗯点头。
朱棣嘿嘿笑,起身牵着儿子手继续慢悠悠地绕着湖边散步,走了几步,朱高炽又拉拉他爹的手,抬眼用心声道。
【对了爹,道衍和尚还是可以用的。】
朱棣挑眉,等着儿子后续。
【那和尚是个人才,能帮你不少忙,遇事不决可以找他商量,不过道衍和尚确实有颗不安分的心,但爹爹你是谁啊,你可是天底下一等一厉害的爹爹,你肯定能把他驾驭好的。】
朱棣就爽了,爆发的笑声简直比鸡公打鸣还洪亮。
朱高炽也嘻嘻笑,倒不是他吹捧亲爹,梦里道衍和尚也没能在‘朱棣’手下翻出什么风浪。
而对于道衍和尚来说,只想助他选择的雄主实现大业,这个手段也不一定是造反的嘛,所以道衍和尚还是可以放心用的。
朱高炽笑得眉眼弯弯,平日里人畜无害的燕王小世子,这会儿在他爹面前却笑得像一只偷腥的小狐狸。
另一边厢房,盘坐念经的道衍忽地打了个喷嚏,他睁开眼睛,看向半敞开的窗户,早春夜寒,寒风就透过窗户吹进来。
他一身旧僧袍单薄,此刻冷得轻颤。
道衍起身把窗户合上,又把角落里的炭盆拨动两下,火星子亮了亮,比刚才暖和一些。做完这些,道衍又重新走回去盘坐,再次闭上眼睛前,他又不受控制地打了个喷嚏。
看来明日要喝一碗驱寒汤药啊。
房间里很快就响起和尚慢悠悠念经的声音,虽然道衍是个不正经的和尚,但每日和尚该做的敲木鱼念经他还是做的。
不先做个正儿八经的好和尚,怎么能被朱元璋看中送给他的儿子们呢
秦王,晋王等人都收拾好行礼,就等拜见过朱元璋得了旨意返回封地了。这天,燕王府也在收拾行囊,府内到处都是人,一片忙碌景象。
徐妙云让朱棣带带儿子女儿,他难得有空闲,等回了北平又是一头扎入军中,一个月里回府的次数屈指可数。
现在除了大儿子,二儿子,两个小的看见他都觉得陌生。
朱棣自然听话地陪两个小奶娃子玩了,至于朱高煦豆丁,此刻双手抱臂,一脸严肃地坐在门边,看着他臭爹一手一个小团子举高高玩,逗得两小只咯咯直笑。
朱高煦小浓眉一拧:幼稚。
朱棣看着一脸嫌弃的朱高煦,脾气也上来了,伸手就要捞他过来举高高,被朱高煦敏捷地避开。
“好小子,功夫有丢丢长进啊。”朱棣不吝啬夸赞,但听了他的夸,朱高煦只高高一抬下巴,小眼神相当挑衅,仿佛是在说:等着吧,迟早有打败你的一天。
朱棣就看不惯他嚣张样,再次抬手去捞,两人你来我往,过了十几招,朱高煦再次被擒,如一只被抓住命运脖子的小虎崽,四肢徒劳地在半空挣扎,完全没用。
朱高煦发出小小咆哮声。
朱棣乐呵呵一拍他屁股,“跟你爹耍横,你还嫩着呢。”
朱高煦:“嗷嗷嗷嗷——”
坐在地上的两小只看着和爹玩闹的二哥,朱江月吸着手指歪歪脑袋,大眼睛一眨一眨的超萌。
朱高燧就开心地鼓起手掌,一上午都没喊一声爹的他,此刻小模样兴奋得很,“跌跌,棒!”
喊得太少了,发音还没大哥两个字清楚。
但是朱棣听见了,看小儿子捧场,登时笑声敞亮,只有被逮住挣脱不开的朱高煦快气死了。
徐妙云走过来看见的就是这么一副热闹画面,“”
说好叫他陪儿子玩,培养亲子关系,他就是这么玩的?
朱棣一见她,顿时心虚,赶紧把朱高煦放了,谁知这小子是个牛脾气,下来后就朝朱棣咬去,每次一失去理智他就爱咬人。
当然,朱棣一只手就撑住他脑袋,没让他得逞,急得朱高煦发出小兽怒嚎声。
“高煦!”徐妙云呵斥声一出,朱高煦气性上头根本不听,看他不依不饶,朱棣也来了火气,正要教训人,徐妙云就冷冷道:“朱高煦,你哥说什么你忘了。”
一听这话,横冲直撞的小豆丁气势忽
地一滞。
徐妙云眯了眯眼,慢条斯理道:“还是说,许久没和你爹抱抱,你想了?”
朱高煦:“”
张牙舞爪的小崽子立刻收起手脚,后退几步,与朱棣保持距离立正站好。
看他这么乖,反而心情复杂的朱棣:“”
老子就这么让你嫌弃的啊。
朱高煦想想大哥的惩罚,头皮就忍不住发麻,他才不要和臭爹相亲相爱,晚上还要一床睡觉,他转头眼巴巴看向徐妙云。
“娘,我错了,别告诉大哥。”
徐妙云就哼哼一声,心里却觉得好笑,这小子,真是什么法子都不好使,只有他大哥好使。
但是徐妙云也知道,这都是因为大宝比朱棣这个亲爹做得都好,平日里花了不少心思在二宝身上,所以二宝才越来越黏他哥,听他哥的话。
就在这时,王安从院外快步进来,跪下行礼道:“王爷,宫里来圣旨了。”
朱棣理了理被弄乱的衣服,和徐妙云一起往外走,夫妻两以为是回北平的旨意,果然,圣旨说让各位藩王三日内离京,朱元璋还给了些赏赐,嘱咐他们在封地照顾好自己。
但是
什么叫世子留在京中读书啊?
朱棣傻眼了,徐妙云也愣愣的。
夫妻两默契扭头,对视一眼:所以大宝一早进宫是
朱棣想到昨日儿子说的那些话,他:“”
臭小子动作还真快!
第84章 第84章 等着瞧吧
好圣孙啥的不一定有用, 但做了总比没做好。
朱高炽也是没啥办法了,如果能走正统的路子,就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伤亡,不用冒险走上心惊肉跳的造反路。
而这一切当然是建立在太子大伯没登基就去世的可能下。
如果太子大伯能多活几年, 活到登基, 大明继承人遵循立嫡立长, 皇位多半还是会传到朱允炆头上。
那
大概率还是会走上削藩的老路。
梦中‘朱允炆’在登基前还表现得很温厚仁慈呢,在朱元璋跟前一口一个‘以德服人, 多多劝说’,结果呢,朱元璋走了不到一年他就举起削藩的刀了。
当皇帝的,不放心拥兵的叔叔们也能理解。
永乐帝登基后不也一步步瓦解了手握重兵的藩王势力嘛, 听话的就换个封地, 不听话的就棍棒刀子一起上,总能让你乖乖顺从。
嗐, 拥兵自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