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爸是朱棣!: 30-4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我爸爸是朱棣!》 30-40(第11/24页)

些优柔寡断,实则坚韧细心,聪明而低调。就算总给人一种哭哭啼啼的感觉,也有过于心软的毛病,但她在大事上没出过错。

    这样的人,越接触,该越有好感才对。

    青儿却是那种,什么都愿意多往坏处想的人,防备心也重。常氏和徐妙云要不是和她从小相识,她也不会和两人有太多交集。

    她对吕氏不说讨厌,但也没啥好感,人和人是讲点眼缘的。

    以前也提醒过太子妃常氏两次,让她别太信任人,多留点心眼,可常氏非但没听,还说她想太多,心思重。

    青儿也就没再多嘴了,还是那句话,除了马皇后,她真正在乎的人不多,其他人如何那是他们自己的造化。

    吕氏没有错处。

    说多了倒是她不怀好意,挑拨离间了。

    而朱允熥说白了,宠坏了也无关紧要,皇长孙朱雄英在,皇上和太子心中的第三代继承人只会是他。

    真聪明的人会犯这种一看就容易招来皇后娘娘反感的错?

    而且也不是吕氏一人宠,听说太子也挺宠幼子的。

    倒不如说,吕氏毕竟不是生母,不好做人。

    哎——

    青儿叹了一声,她总会情不自禁把人往坏处想,想吕氏可理智回笼,她也知道那些仅仅是她心里黑暗面的猜测

    这边,朱元璋中午饱餐一顿,回到谨身殿就马不停蹄地开始工作,忙到接近傍晚,夕阳的余晖洒满皇城,他这才伸了个懒腰,想到太医叮嘱他要多走动,就起身准备去御花园溜达一圈。

    正好边溜达边想想事。

    谁知刚出谨身殿就碰上前来奏事的刑部尚书开济,朱元璋手一招,就让人跟着一起去御花园溜圈了。

    开济自然不敢有二话,闭上嘴跟在了顶头大BOSS侧后方,在老朱一时兴起,说起当年创业史的时候,他也就嗯嗯,哦哦,嗯嗯。

    感觉是个很无趣的人。

    只有老朱一说起政务要事,他那张嘴才能冒出别的词汇,而且一说就不停,想说的能说的不要太多。

    朱元璋也是个工作狂,差点就要和人站在那聊起来了。

    直到意识回笼,自己是出来溜圈的,于是老朱轻咳一声,又继续往前走。

    而开济眼看铺垫差不多,自己写的折子可以呈上去了,前面的朱元璋就突然背负双手,望着被橘红余晖映照的湖面。

    “朕确实是老了啊。”

    开济:“”

    又?

    朱元璋摇头一笑:“朕也到了儿孙满堂,颐养天年的年纪了,最近饭都只能吃两碗,坐久了就腰酸背痛了,哎,岁月不饶人啊,朕不服老不行。”

    开济就小心瞄了眼余晖下,面容都显得格外‘仁慈’的朱元璋,果断把探入袖笼子的手抽出来,然后探入另一个袖笼子,换了一本折子。

    他感觉朱元璋心情不太好。

    问就是酷吏的直觉。

    刚‘演’完就想看看开济是不是要露出诚惶诚恐表情的朱元璋,眼前一花,开济依旧一张没啥表情波动的脸,姿势恭敬地呈上一本折子。

    朱元璋:“”

    果然是朕看好的实干臣子。

    行吧,还是回去继续工作吧。

    等朱元璋一行人脚步远去,正在不远处一假山后站着的两小只,就是在坤宁宫用了饭,出来消消食的朱高炽和朱雄英。

    朱高炽眨眨眼,“小堂哥,那是谁啊?”

    朱雄英摇摇头,他到底年纪还小,也不是所有大臣都认识。

    朱高炽就想到那人长相,眉心褶皱深刻,眼皮有点下垂,有些凶戾之气。

    他就拍拍胸口说:“感觉不好惹,是能靠一张脸吓哭小孩的人呢,有点怕怕。”

    朱雄英:“”

    你皇爷爷都不怕,还怕这?

    该说不说,皇爷爷长得比那人更凶吧?

    朱高炽就又想到,刚才那人怎么摸了两次袖子,是不小心忘记,这才找错袖子了?

    等到天色渐晚,朱高炽就挥别小堂哥,离开皇宫回燕王府了。

    一回燕王府就开始了自己干扰爹娘二胎‘计划’的行动。

    但殊不知一切都被他亲爹‘看’在眼里。

    这天晚上,朱高炽还是成功睡在了爹娘中间,昏昏欲睡之际,又想到御花园跟在皇爷爷身边的人,他就形容了一下,问爹爹是谁。

    “应该是刑部尚书开济。”朱棣拍拍儿子软绵绵的身子,“那家伙不是个好人,你以后见了他绕道走,和他稍微走近一点都没好事。”

    朱高炽就好奇,他爹盖章的‘不是个好人’,难道很坏?

    朱棣啧啧一声,那样子好像在说:怕软糯天真的儿子被大明第一酷吏给‘污染’了。

    睡在床里面的徐妙云,看看一脸豪横的朱棣,再想想自家公爹朱元璋。

    徐妙云:“”

    担心儿子被酷吏污染?

    你怎么想得出来的

    看似风平浪静的应天府,谁知没过几天,突然就被一件事给搅动了。出于意料的是,搞事的不是朱元璋,而是丞相胡惟庸。

    御史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没事儿都能找出点事参上几本,一听闻此事就出动了。

    起因是胡惟庸幼子在街上闲逛,跑来跑去,一时没被家仆看住,很不幸地就被马车撞翻了。

    人送回府上,救是救回来了,却落下终身残疾,一辈子站不起来了。

    暴怒的胡丞相命人把马车夫捉了起来,然后不经刑部,擅用私刑,把马车夫给杀了泄愤。

    御史们虽也有同情胡惟庸幼子遭遇的,但一码事归一码事,你胡惟庸凭什么不报官府就把人给杀了。

    没有调查事情经过,没有通过刑部司法部门同意。

    后来有人一查,还是姓胡的幼子胡闹,家仆又没看住,在街上和人起了争执,这才不小心被行驶的马车撞了。

    马车夫要负责任,但罪不至死。

    胡惟庸却为了泄愤,以权谋私霸道专横、无视法度草菅人命。

    参,必须参他胡惟庸!

    御史群情激愤,下笔如有神,写下一篇篇痛骂胡惟庸的折子,列数罪状,打定主意这次要把胡惟庸参个够本。

    这其中,还要数刘松,刘御史写得最是针针见血,把胡惟庸往日里的仗势欺人、结党营私一并联系起来。

    那是不把胡惟庸弄得个充军流放都不过瘾。

    刘御史也不是乱参,他近来主要抓的就是丞相胡惟庸,只是折子一次次递上去,一次次被朱元璋搁置不批。

    但刘御史是他们御史里,头铁第一人。

    秦王,晋王,燕王包括朱元璋本人,他就没有不敢参,不敢劝谏的。要说刘御史,还是刘基刘伯温亲手选拔出来的御史。

    刘伯温还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