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370-38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370-380(第22/27页)

花滑、短道、冰壶、冰球,也是冰上项目的四种,大道的训练场地不在这个园区。

    这个车间的面积很大, 原是一个老精煤车间, 长度有一整节火车厢那么长。

    “这地方好大啊!”

    “哇塞, 好帅啊!”

    祁寻春:“本来是有300m长的, 跨度我记得是有60多米?”

    她说的只是这个车间的长宽, 冰壶和花滑、短道的场地都在这里,所以这个车间直接分成了三部分。

    冰壶则是在另一个地方,它有一个专门的馆, 还自带能塞五千个观众的观战席。

    四块冰的面积加起来在1800平米左右, 更别说冰球还不在这个车间, 空间大小是完全足够的。

    这个偌大的车间也被分作了两个区域,进门就是热身区, 旁边挨着的是冰面场馆区。

    丛澜:“进来就是跑道啊?”

    进门就是跑道, 还有一块平面区域, 那边摆放着热身器械。

    可以在这里做体能训练,花滑的也可以在这边做陆地训练。

    桑莹一看见旁边隔断玻璃后的冰面, 就笑了:“又跟短道的挨着呐?”

    祁寻春看向她:“对,又跟短道的挨着呢。”

    在首体就是,最初一块冰两个项目用,后来分开了挤出了一个小场馆给花滑,算是彼此有了不同的冰面。

    制冰师也不用那么累了。

    现在来到了首钢园区,又给排在了一起,彼此紧挨着,要不是隔断墙上面的玻璃阻隔,扯着嗓子聊天都无阻碍。

    如果不是各自训练需要空间,这个隔断不存在也挺好玩的。

    入门这边其实还有一块高大的展板,上面的一部分是荣誉墙,丛澜是最显眼的那个。

    甚至旁边还摆着一个她的超大一比一立牌。

    一群人见到这么好玩的东西,立刻就跑了过去。

    丛澜:“……”

    别去拍了,真人就在这里,你们去那边拍什么啊!!!

    去年整修的车间,然后改建和补充设备器械,一直到今年上半年才差不多完工。

    张简方这边本来说是六月份就可以进驻,但他不太放心这个装修的甲醛等。

    刚巧七月也要去夏训,寻思了一下,运动员们的东西陆续送过来,但是人就按在包下来的商冰那边凑合训练了半个月,之后就直接打包去云南基地了。

    丛澜还真的是第一次见到首钢改建后的样子。

    在场馆里逛了逛,崭新的冰面和训练馆,看着就让人心情愉悦。

    “跟搬新家了一样!”沐修竹在一边说着。

    是啊,就跟搬新家了一样。

    首钢虽然只是一个让运动员们暂时过渡的地方,但这里也不是只为了这么一个冬奥周期,后续还想安排成为对外开放的冰上基地,不论是承接赛事还是让群众来这边玩耍、锻炼都好,到时候也能延伸他们想做的体育、文化、科技的三合一发展。

    张简方早先去开会的时候就知道这边要改建了,他暗戳戳塞了经费过来,以前的老旧场馆是在破基础上翻新打补丁,现在好不容易有机会换全新的地盘了,当然怎么好怎么来!

    丛澜蹲下去摸了摸冰面:“好漂亮啊。”

    非常漂亮,光洁如玉,一片银盘的闪亮模样。

    祁寻春:“可不是漂亮吗?新技术,二氧化碳制冰,连带着隔壁的几块冰,全是这个技术。”

    丛澜抬头,诧异:“诶?”

    她随身携带的神奇小空间里,最初就是这个技术,后来随着时间的变化,里面也经过了数次的更新。

    丛澜不太了解具体的科技,但看上面的系统日志,冰面是越来越好的,主要体现为她在里面已经快要六种四周全了。

    现实里她还不行。

    “什么是二氧化碳制冰?”

    “有什么区别吗?”

    一群孩子叽叽喳喳地问着。

    祁寻春:“这个啊,我给你们找个专业的过来。”

    她左右看了看,让制冰师团队的人来给孩子们讲解。

    现在大部分冰场用的都是氟利昂等人工合成制冰剂技术,或者就是氨制冷剂技术,弊端除了污染环境以外,其实也有着冰面制作困难、不稳定、存在安全隐患等。

    早在19世纪就出现了二氧化碳制冰机,这么多年来不断发展,国外的这个技术已经算是比较成熟了,只不过在运用上存在问题。

    ISU不用,是因为他们不行。

    张简方用,是因为前几年他就通过天津大学的该技术研究团队,联合企业进行了校企+体育部门的合作,针对花滑场地进行专门的研究配置,去年就有了很大的进展。

    他很想在首体改这个东西,就是一直没有机会。

    得知首钢这边要搞新场地,张简方第一个举手同意。

    二氧化碳制冰技术不只是可以用在冰面场地上,其他领域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不过这个就不在张简方感兴趣的范围了。

    “节能40%,而且还有一个非常好的好处。”制冰师笑着说道,“冰面控温误差可以在0.5℃。”

    丛澜鼓掌:“漂亮!”

    其余人:“哇塞!!!”

    花滑赛场的冰面厚度与温度,ISU是有技术标准的。国内举办的赛事里,制冰技术团队早期都是邀请国外的人,现在陆续换成了国内的公司团队,COC这些年的冰面也做得极为漂亮。

    但很多人都会忽略,冰面的均匀,也是有标准的。有的赛场边缘冰面软,有的冰面温度参差不齐,这些对运动员都是有影响的。

    一整个冰面的温度差,ISU的规定是1.5℃,但新技术下可以保证最高与最低的温度差只有这个标准的三分之一。

    而且还可以确保每个角落的硬度是均匀一致的。

    二氧化碳制冰技术与隔壁滑雪的人工造雪技术是一样,一直都被国外垄断。

    天津大学算是国内最早开始研究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热泵技术的,校企合作也是他们习惯了的章程,针对花样滑冰做研究,不算难,难的是落地。

    技术可以,应用存在问题。

    制冰师开始给大家讲述为什么这个技术很难,三分设计七分施工,关键还是要看怎么落在实处,整个制冰系统的铺设调试以及后续的运用,都有着层出不穷的问题。

    制冰师:“速滑就用不了这个,他们的冰面太大了,暂时我们没办法做。”

    但未来肯定可以,冬奥的科技含量会越来越高,现在已经专门成立了相关的研究课题,也有专项资金支持,相关从业者必然会望风而动。

    “哇,好神奇!”

    “那是不是说我们训练就更方便啦?”

    “好强哦!”

    丛澜:“会很舒服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