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谋士不可以登基吗?: 220-23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三国]谋士不可以登基吗?》 220-230(第14/26页)

能会让自己成为潜伏进长安的刺客!

    难道凭他会算数吗?

    但他此时已经不免陷入了提心吊胆的状态。

    在见到荀彧的这一刻,他一边想着,乔琰打出的战绩与刘虞的贤名配合在一起,造成的效果当真惊人。

    荀彧出现在此地,大概不是来长安拜访叔叔荀爽和侄子荀攸的,而是前来投效的。

    若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袁绍所面对的压力将不只是来自她的兵力威胁,还有人才投效之后的后续影响。

    而另一边田丰又想着,可能在袁绍感受到这个后续影响之前,他田丰就要先被抓起来了。

    在他刚离开邺城的时候,许攸还觉得他田丰处事面面俱到,正是个合适的探查人选,现在可能随便换个人都不会有他这种失败的体验。

    这个时候跑路的机会不大。

    他是跟着任鸿身边的灵台待诏行动的。

    虽然灵台待诏大多是从马伦早前的女助手中选拔的,但四十一位灵台待诏里还是有那么十来个是后续填补进来的,正好凑出了个八人间门。

    田丰看着自己的七个室友,觉得自己看到的可能是七个监狱管事。

    偏偏那种只是人有相似的可能,让他必须在此时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以防在别人只是怀疑的情况下,就先自己把底细给掀了。

    在见到荀彧之后的三日都并未有人对他的身份提出质疑后,田丰觉得自己可能是杞人忧天了。

    荀彧跟他原本也就只能算是几面之缘,认不出他来才应该是正常的。

    但此时,他那份作假的户籍记录信息,和他自从来到并州之后的神奇“升迁”履历,都已经放在乔琰的案头了。

    “元封……噗。”乔琰看到这个名字真没忍住笑了出来,她朝着一旁的程昱说道:“这倒是让人想到志才了是不是?这个取假名的方式真是有够直白的。”

    乍听到荀攸上报,说田丰蛰伏在灵台,疑似要对刘虞不利,乔琰还惊了一跳。

    别看现在各方势力之间门的往来,固然应该算是明争暗斗,但还远没有发展到谋划刺杀的地步。

    要是在田丰这个谋士上开了先河,那还真不知道应该说什么了。

    但看到田丰到底是如何加入灵台队伍的经过,乔琰又免不了为他鞠了一把同情泪。

    张牛角他有本事啊!

    在这种情况下都能把田丰给抓出来,还以这样的方式送到乔琰的面前。

    谁看了都得说一句气运作祟。

    程昱回道:“若我没记错的话,君侯当年给自己取化名,也就是把姓名颠倒了一下而已。”

    从乔琰到严乔,和从田丰到元封,就不用百步笑五十步了吧?

    好歹田丰是把两个字都改了。

    乔琰轻咳了一声。

    有些下属跟着自己的时间门久了,就是在这一点上有些麻烦。

    对她的过往都知道得太清楚了。

    好在程昱已转而问道:“君侯打算如何安排田元皓此人?”

    田丰明显不是主动前来此地的,而是在各种阴差阳错的推动之下,才让自己处在了这种醒目的位置,进而让自己被荀彧恰巧发现,所以什么刺杀刘虞当然是不可能的。

    乔琰思忖了片刻,“揭穿他的身份好像没什么必要,若真这么做了,他要么就是自请入狱,让袁绍来跟我谈换人条件,要么我将他杀了了事。”

    从她的利益角度,除非袁绍能拿出影响他发展的大出血利益,否则最合适的处置方式还是后者。

    谁也无法确定,从田丰抵达并州到如今到底获知了多少消息。

    这些消息被送到邺城后,又会否带来对并州不利的结果。

    最为稳妥的情况当然是铲除后患。

    但田丰是个人才。

    既是人才,总有让他发挥出作用的地方。

    乔琰道:“我有个好去处留给他。不过这个去处,现在还并不存在,正好让他一并参与建造规划了。”

    程昱有些好奇,听乔琰的意思,好像是要让田丰继续维持这个元封的身份成为她的帮手,便问道:“不知君侯说的去处是?”

    她回道:“这就是我要找荀文若谈的事情了。”

    荀彧的到来让乔琰松了一口气。

    这既意味着她打出刘虞这个招牌的决定,已成功掩盖掉了她可能被聪明人细究出的矛盾之处,同时有了对天下有识之士更强的吸引力,也意味着这位顶级的内政人才,不会去资助她的对手了。

    乔琰倒不怕荀彧如同历史上那样成为曹操的助力,她只是不想在征伐之间门造成更多的损失。

    不过如今却不必担心这个问题了。

    此前荀彧在四方游历,相当于是并未出仕的状态,乔琰没有这个多余的时间门去把人请过来。

    但人都到了她的手底下了,她要是还不能将其留在此地,那就是她的无能了。

    在田丰还在为自己的身份暴露而辗转担忧之际,乔琰已经在请荀彧过府一叙了。

    颍川荀氏的士族风仪在荀彧的身上得到了尤为分明的表现。

    在这两年间门的四方行游,好像根本没有在荀彧身上表现出任何的风霜侵袭之气。

    当他在乔琰的示意下在她面前就座的时候,他那衣袖拂风间门带起的一点熏香气息,一如荀彧本人所表现出的冰清秀雅之态一般,并未让人觉得有何等侵入领地的冒犯。

    也无怪乎荀令留香被人引为美谈。

    但当乔琰看向荀彧的眼睛的时候又可以确信,所谓的风姿俊雅,坐处留香,绝不能掩盖掉他本人的才华,以及,他可能并不像是表面所见的文雅,而自有一派坚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颍川荀氏子弟倒是有一点共通之处的。

    比如说别人看到荀攸的时候,往往很难想到他在作战方略上多有通权机变之能。

    当然,现在要谈的是荀彧。

    让荀彧有些意外的是,摆在他面前的并非是他从周瑜口中听说的并州清茶,而是白水。

    置于青瓷杯中的温水干净不见杂质,本不像是常见的待客之道,可当乔琰开口的时候,荀彧又觉得,面前的这杯白水,无疑是乔琰打算直接跟他摊牌来说的表现。

    未尝不是一种恰到好处。

    乔琰道:“几日前我正好和慈明先生谈过一次,早前在他前往长安维护天子威仪的时候,他的身体就已不太好了,去年和今年还又重病了一场,无论如何也不适合长期在长安这样的环境中。”

    “我的意思是让他前往乐平,和伯喈先生与郑公为伴,因元化先生也在乐平,许还能将他的身体调理一二。”

    若要荀彧看来,这确实是对荀爽最合适的安排。

    荀慈明原本就不适合朝堂的环境,更适合著书立说,早前只是因为董卓为了赢得士人的支持,才将他给强行征调过来的,而后便走不了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