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三国]你管这叫谋士?》 425. 425(二更+加更) 大汉落幕……(第3/4页)
指控,其背后的始作俑者却该当是这以袁绍为首的政治集团!
“诸位本为汉臣。”乔琰再度开了口,也只说了这六个字。
但这六个字,在这已落针可闻的大殿之中,却像是一块砸入了静湖之中的巨石,带着掀起狂澜惊涛之力。
她忽然拍案而起,以一种更加凛然的语气说道:“我麾下也有汉臣,太尉皇甫义真,为汉室奔走,先有平定黄巾之乱,后有出征凉州边陲,兢兢业业为将数十年,不堕其皇甫氏之名。再如卢公、荀公之流,更是身奉汉室之命,有舍己忘身之态。”
“然汉室衰微,民心在我,汉臣也可为大雍之臣,所为不过一句海清河晏而已。这天下到底是姓刘还是姓乔,在他们这里从来没有那么重要。”
“可对诸位来说,这王权更迭之事,倒像是给你们累积权柄的契机罢了!”
“敢问一句,平心而论,这邺城到底为何要守?”
这仅剩弹丸之地的邺城,难道真是汉室精神之所系,明君圣主居于内廷,让人不由自主地为之折服吗?
还是说,他们在此刻抱残守缺的不过是他们所谓的体面和权力,根本不在意,在那邺城朝廷的治下,那些百姓到底已经比其余各州晚走出了多少步。
“我也想再问一句,我与那刘辩到底谁堪配这皇位,竟令你袁本初联手这河北世家子弟,在狗急跳墙之时还能拿出刺杀的戏码!”
沮授闻言顿时倒抽了一口冷气。
这还真是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消息,也着实是个龌龊且不上台面之事。
他本就不觉得乔琰在此时还有什么必要做出污蔑的举动,当他看向袁绍的神情和动作之事更能确定,这还真是个属实之举。
虽然乔琰好像根本未曾在意于此事一般直接往下说了下去,但这一意外消息,当真是令沮授对于袁绍的明公滤镜再度破碎了一层。
“河北世家——”
乔琰冷笑了一声,“自我麾下大军于幽州南下,于并州东进,于兖州北来,于徐州西出,更有关中兵马直抵河内,最终汇聚于邺城的路上,所见坞堡重楼之多,远胜于他处。怎么你冀州地界上是要取代幽州成为边陲固守之地不成?”
这当然没有这个可能。
这些坞堡的存在与其说的为了作为必要时候的躲藏避祸之地,不如说,这就是在袁绍的放任之下,河北世家用于掌控周边的核心指挥之所。
“于你等而言财富可以轻言放弃,只因你们很清楚,只要给了你们再度起势的机会,这些财富都可以快速以其他方式攥取到手。”
“你们何止是欠我那五万石军粮可以养活的民众,更欠我那些因你等治理不当、过度募兵导致的黎民伤亡!”
“还有,今日这守城之中,并非死于我方攻城,却是死于你方勒令不可后退的,到底有几人!”
几人……这可实在不是个容易在仓促之间得出结论的问题。
就连袁绍这位本该只动动口作为领袖的,都在今日的这场交战之中拔剑杀人,更何况是那些听命于他的。
乔琰徐徐接道:“既是要谈国事,百姓便为国之根本,我就与诸位来谈谈这一笔账。”
“沮小将军,先前对于那笔私债的解决方案乃是由你所提出,我很满意,不知现在这一出,你又有何妙招?”
沮鹄只恨不得自己先前从未给出过那样的答案。
现在的这个问题……就算他并未参与到这守城之战中也着实不好回答。
若要重罚,在乔琰的话中,他还依稀能听出那等一命偿一命的意味,可这数年间死于灾害与兵祸的民众何其之多,哪里是用他们这些士族子弟的命就能换完的!
只怕还得将他们之中一些人的脑袋给多砍上几块。
他也绝不能说出这等得罪人的话来,将这河北士族全送上死路。
而若是将这个“妙招”说得太轻,只怕也会令乔琰不满,那同样是让他好不容易自救回来的小命再度丢掉的绝境。
他的额前几乎是在极短的时间内便浮现出了一层冷汗。
但正在他迟疑于自己该当如何回答之时,有一个人先站在了他的前头。
沮授朝着乔琰行了一礼,说道:“请陛下效昔年凉州与徐州之事吧。”
凉州之事,便是以民众状告之法,处决汉阳四姓之中的当死之人。
徐州之事,则是刘备在百姓的求情之下保全性命。
这确实是最公平,也最能给冀州百姓一个交代的法子。
当这句话是从沮授的口中说出之时,也就更有了一番执行起来的名正言顺。
此时已不必多问,沮授到底是出于对儿子尤有一份保全之心,还是他终于因看透了此刻的时局而愿意对乔琰做出几分配合,总之这对她来说是个好消息。
效力于她麾下的崔氏与田氏,以崔烈崔钧和田丰为代表,其实也隶属于河北世家的行列,若是对其当真奉行斩尽杀绝之道,也是令内部取祸生乱。
倒不如,杀一批,留一批。
而这些留下的,却还要因那出“私事”为她打工效力,直到袁绍数完这还债米粮为止!
——————
身在邺城的百姓早在此前都城封锁之时就已感到了莫大的压力,生怕即将到来的战祸会将他们也给卷进去。
当听闻大雍兵马到底有多少之数的时候,他们更是早已做好了要被调拨入守城队伍之中的准备。
战事无情乃是常态,大概他们是难以存活了。
然而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大雍军队攻破城关的速度会有如此之快,根本没有给邺城守军以增兵扩张的机会。当他们一个个瑟缩在屋中生怕迎来灭顶之灾的时候,却又从这些入主此地的兵卒这里得到了一个令他们异常宽心的消息——
军马入城,不得有冒犯城中民众之举,违者以军令论处。
在袁绍这些躲藏入街巷之中的“叛军”被擒获之后,他们更是获得了一份暂时的宁静。
但更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他们会在三日后听到这样的消息。
当街巷之间的铜锣响起之时,他们便听闻,这邺城朝廷的皇帝,因其并非循礼法而立,又未有治民之能,由大雍陛下议定,将其当众出斩,以示天下再不分二朝,唯有大雍才是这正统国号。
处死前朝天子之事,对于这些邺城百姓来说,简直是头一次听到的奇闻异事!
但显然还不只是如此。
这邺城之中原本发号施令的大将军被困于囚牢之中,每日除却两餐饭食和入睡之外,将以数米为业,以示粒粒辛苦,入库不易。
而这冀青二州地界上的世家子弟连带着汝南袁氏族人,将于刘辩被处斩之地,为期一月,接受二州百姓指证控诉或是求情得免。
若行事无端,便将其压赴刑台处死,步上刘辩的后尘,去与那位伪朝天子作伴。
而若是其确有其才,便先为大雍军屯劳工三年,以赎其罪责。
“以此法行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