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士系统在三国: 120-13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谋士系统在三国》 120-130(第5/17页)

对与无能不搭边。

    有能力的人在需要人才的阵营那里,还怕过不好日子吗。

    而随着郭嘉的观察,他显然也察觉到了张绣营帐的实际情况。

    好消息,诈降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坏消息,明公好像真的有点开始飘了。

    他们这边都开始接受这次的投降,反倒是刘表那边听说这件事情后开始着急上火。

    他看起来好像只是将宛城划给了张绣,可实际上宛城一给,连带着几大半个南阳郡也都给出去了。

    现在张绣那边水灵灵的一投降,他荆州瞬间少了将近一郡之地。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都能能说是对着曹操门户大开了。

    别看他如今是荆州牧,但也没有将个荆州尽数掌握,本就不多的地盘再次减少,哪怕刘表只有守城自保之心,也不免有点受不住。

    毕竟守城自保是说我不想向外扩展,但没有说我愿意接受你向着我来扩张啊。

    看到这块地盘了吗,我就只想要这么一块地盘而已,你干嘛非要为难我啊!

    刘表对外找到了自己“远交近不攻”计划中的“远交”对象袁绍,好生诉说了一番曹操的无礼举动。

    本初兄啊,你之前的小弟欺负我,你可一定要为我做主啊!

    在袁绍收到刘表的信之前,陆离这边先收到了曹操的情况。

    因为张绣投降打着的是对天子投降的名头,虽然等回到许昌后,最后如何处置实际上是要听曹操的,但陆离还是拿着这份捷报前往了陛下处。

    也不知道与刘备等人见面后,刘艾回去跟刘协说了什么,陆离所设想的见面并未发生,刘协好像再次变回了原本“听话乖巧”的模样。

    陆离可不觉得对方这么容易就选择了放弃,怕不是意识到胜算不大后的隐忍吧。

    这样其实也好,真撕破了脸,反而对谁都不好。

    看起来好像全天下都想要迎奉天子一般,可实际上曹操就是刘协最好的那个选择。

    重新回到李傕、郭汜手中?

    刘协是万万不可能选择的。

    北边的袁绍,不说人家压根没有迎奉天子的想法,就算有,要知道对方当时可是切切实实有过拥立刘虞的念头,且付诸实践了的,真要去了对方那里,这事在双方心里都无疑是一根刺。

    南边的袁术,人家都称帝预备备了,谁会想要迎奉天子啊,迎奉过去搞禅让吗?

    西边的刘表,汉室宗亲这个身份对于双方其实都不友好,对方有着废了皇帝自立的可能,而天子也有抢走对方权力的一种天然性压制。

    这份压制不仅是君臣,还是同宗族之间大宗对小宗的压制。

    当刘协得知曹操那边大胜将归的消息,面上表现出来的自然是喜悦,至于张绣等人是投降天子,刘协也没有什么大的情绪波动,这些年来多少人打着天子的旗号做不臣的事情,他都快要习惯了。

    要是人人嘴上说什么,实际上便是什么,他现在早就是名副其实、一言九鼎、万众归心的天子了。

    刘协:“司空在外为朕征战着实辛苦,有良臣如此,何愁我大汉不盛。”

    说着这些近乎走流程的夸赞之语,刘协注意到陆离听到这话时,情绪明显比上一次听到他提起刘备时上扬的多。

    不讨喜的到底是刘备,还是提起刘备的他,刘协心中还是很有数的。

    这边都在安排如何迎接军队凯旋了,可军队那边在回来的路上却出了岔子。

    第124章  忘恩负义

    在确定了张绣营中的情况, 判断此次诈降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之后,曹操在跟对方打交道的过程中不免几番宴请,虽然不会明白的说什么待遇问题, 但这个态度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强有力的安抚了。

    跟刚刚投降的人这么不设防, 看起来好像有点太心大了,但也确实是一种表现信任、拉近关系的常用手段。

    当年光武帝刘秀就曾经在平定起义后,让投降将领依旧率领旧部,自己不加戒备的到各营地中视察。

    但是这种事情最后如果是一个好结果,那自然是如光武帝那般推心置腹的美谈, 可万一对方真的就分分钟给你展现一个诈降表演,那现在的作为就是盲目自信后的活该栽跟头了。

    郭嘉不会对着曹操说:“明公这般做太危险了,我们还是谨慎小心吧, 别做这种很有可能让自己丢命的事情。”

    这都不是对方能不能听的问题,他当初不选择袁绍的原因中,就包括了对方“干大事而惜身”, 然后跑到曹操这边来却要开口劝对方这样干, 这难道不矛盾吗。

    他只是就这件事情表达了自己的关心:“一切毕竟尚未尘埃落定,明公固然有求才之心,也当要以自身安全为重才是。”

    毕竟谁都能看得出这里面存在危险,你劝都不劝一句, 咋地,就眼睁睁看着对方在危险里面游荡呗。

    对着曹操是关心, 对着典韦就是叮嘱了,他不会越过曹操去命令对方,不说他没有这个权力, 对方也不一定会听他的,他只是让对方这些日子注意一些, 以防万一。

    不料他叮嘱完之后,典韦***却道:“先生这般,倒是与尚书令颇为相似。”

    郭嘉闻言一愣,旋即笑道:“如尚书令那般,难道不好吗?”

    曹操走出来听到他们之间的对话,不由道:“如伯安那般自无不好,只是莫要如对方那般唠叨才好,临行前他念叨的我委实头疼。”

    虽然人长得是清冷如仙,本人还内心自诩为i人,但一点也不妨碍陆离拥有一张活泼的嘴。

    听他怼人的时候是别有一番趣味,被他关心念叨的时候也时常又爱又恨,有的时候曹操都想要跟对方说:别念了,伯安你可别念了。

    曹操也不知道对方是年岁渐长后才有的这个毛病,还是从一开始就有了,只是需要亲密度解锁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展示,要是后者的话,先帝啊,臣第一次知道你竟然是一位对人如此有耐心的皇帝。

    曹操虽然好似在说抱怨的话,但没有人会去附和这份抱怨。

    有些抱怨看起来是抱怨,实际上分明是炫耀,对方这分明就是在说——你怎么知道伯安在我临行前关心我了。

    同样在临行前被关心过的郭嘉只是保持微笑就够了,可没有被关心过却被多看了两眼的典韦,需要思考的东西就多了。

    没有被任何人想起来的曹昂:……

    被三人凑在一起念叨,留守许昌正在跟荀彧对接事务的陆离差点忍不住失态。

    面对荀彧关心的注视,陆离摆手道:“没什么事,只是可能某人正念叨着我呢。”

    荀彧笑道:“虽不知伯安口中的某人是谁,但彧府上确实有人念叨着伯安呢。”

    将公事处好之后,荀彧带着陆离向外面走去,亭中正在烹茶的,不是荀公达又是谁呢。

    面对这个荀氏中为数不多喜欢自己这个亲戚的存在,陆离自然是笑脸相迎、相谈甚欢。

    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