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国师宠妻日常: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红楼]国师宠妻日常》 40-50(第9/31页)



    林黛玉偏过头去笑了好几声。

    马车一路往里,很快就到了安国府,门口有人竖了炮仗,这边马车一进来,就是噼里啪啦的响。

    顾庆之正跟林黛玉说话呢,被吓了一跳,掀开帘子就跟卫公公笑骂道:“你这是要吓死你家主子,回头惊了马怎么办?”

    卫公公骑着马就在一边跟着,笑道:“这是上好的马,不会受惊的。”

    顾庆之便把帘子都掀了开来,“怪喜庆的,都赏!赏个大的。”

    早先他也跟卫公公商量过的,参考京里的物价,还有熟识的几家人怎么打赏下人,顾庆之也定了安国府的下人月钱和打赏的幅度。

    月钱基本跟荣国府持平,也就是丫鬟最多一两,这点荣国府倒是没通货膨胀。

    至于赏钱,基本上是保持在十五薪的水平。如果碰见大喜事,那就再多发一个月的。

    比方新家入住,就是多发一个月的月钱。毕竟如果不出意外,新家入住这辈子就这么一次了。

    总之肯定不能像荣国府那种,赏钱能飙到月钱十几倍。

    安国府正门打开,顾庆之坐着马车进去,等人都下来,他跟林如海笑道:“我知道老师的岳家,赏钱发的多,老师也不缺银子,不过我府上人还算质朴,别老给赏钱,别学他们啊。”

    林如海被调侃了几个月,从一开始还会不好意思,但现在泰然处之,还能回两句。

    “不赏,去年我送你去就没给你带银子,今年更是一钱都不会有。”

    这话说得很是中气十足,可见他基本是全好了。

    顾庆之前头引路,把林家父女两个往西边引。

    林如海走了两步就有点迟疑,做老师的由学生款待也算正常,但是一般都是住书房,也就是东路,住西边就有点太过了。西边住的一般都是内眷或者长辈。

    “这……住书房就可以了。”林如海停下脚步道。

    “您住书房没问题,可林姑娘总不好跟着一起住书房吧?西边的屋子更精致些,你受点委屈?”

    这么说林如海就不好拒绝了,“等屋子收拾好再搬出去。”

    那就有得等了,这一路上两人聊天,顾庆之也知道林家当年在京城置办的屋子是个什么情况。

    当年林如海还是个翰林,京官还是很讲究的,什么品级什么排场,大概都有个范围。

    林家虽然有钱,不过又不是京城本地人,置办房子也得考虑官位大小。

    总之林家当年那个房子,就是个三进的院子,给林如海当书房都嫌小。

    顾庆之道:“先住下再说。您那屋子收拾起来,怎么也得个把月,书房也不好长住的,毕竟我也是个国公,又是钦天监监正,同僚不少,友人更多,您住书房也不太方便的。”

    林如海知道他客气,真要算起来,这么大的宅子,东边书房一块,院子怎么也有三四个,不过是想叫他住得舒心罢了。

    顾庆之带着两人,一路往西边院子走,要说熟悉吧,他对这院子的熟悉程度跟林家父女两个是一模一样的,所以顾庆之也不多话,全由留下看家的两个太监介绍。

    等两人选了心仪的院子,顾庆之道:“前头那个臭鱼坛子,赶紧给贾家送去。别出点什么事儿,裂在我家里了。”

    林如海全当没听见,林黛玉嘴角一翘,道:“你真要送去不成?”

    “准备了两个多月的好东西。这可是安国公的心意,他们一定会喜欢的。”

    第44章 周瑞家的失心疯了,她给老太太送了一坛子屎

    简单的安排了住处,顾庆之匆忙洗漱过后,就进宫见皇帝去了。

    “许久不进宫,陛下还是如以往一样。”

    顾庆之刚拜下去,就被皇帝托起来了,“不过三月未见,你怎么又长高了好大一截子?”

    皇帝一边说,一边转头跟全公公道,“他如今看着是真的像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了。”

    全公公笑道:“跟在陛下身边,谁都是神采飞扬的。”

    顾庆之小声辩解道:“我原先也是意气风发的。”

    “就是不像少年,原先还像个孩童。”皇帝接了上来,之后又笑了几声,“你回来就好,钦天监的张大人,恨不得每日都来问你什么时候回来。还有四哥,也催了朕好几次。”

    顾庆之回应道:“进宫的时候就叫卫公公给他送了天气预报,下午若是得空,再去看看他。”

    还没等他说忠顺王呢,皇帝就笑着打断了他,“可见中午是打定主意要在宫里吃饭了。全福仁,赶紧去吩咐一声,叫御膳房捡安国公爱吃的做来。”

    “早就吩咐了,早上来回报船到岸的时候,奴婢就顺路去了御膳房。”全公公一边说一边就笑了两声,“上回安国公说菜不够脆,严师傅一直记在心里,这次一定叫安国公吃到脆的。”

    皇帝就又吩咐了一句,“你端午不在京里,御膳房有个姓贝的御厨,包粽子是一绝。他们备东西肯定是往多的备,全福仁,你再去御膳房吩咐一声,捡新鲜的给安国公也包些带回去。庆之,你爱吃咸粽子还是甜粽子?”

    “我倒不挑这个。”顾庆之回答的很是谨慎,“我都吃,好吃的都喜欢。”

    皇帝笑了两声,全公公出去吩咐小太监,“安国公回来了,正跟陛下说话,我估摸着得到申时了,今儿要求见皇帝的,就别叫他们等了。”

    卫公公也在外头候着,见全公公出来,把去扬州前皇帝给他的两道密旨还了回来。

    全公公上下打量他,笑道:“看着的确不错。”

    “多谢干爹。”卫公公行礼,“跟着安国公,我倒是干了许多太监该干的事情。”

    屋里,顾庆之跟皇帝说了扬州见闻,还有跟林如海商量的事情。

    顾庆之挺认得清自己地位的,总之是不能瞒着皇帝,再说这中间也得皇帝配合。

    皇帝叹了两声,道:“这些读书人,有的时候过于执拗了,不过……”

    不过怎样,他倒是没说,顾庆之也不追问这个,生怕皇帝这停顿是没想到合适的词儿的那种。

    皇帝很快就换了个话题,“你随朕来。”

    顾庆之跟着皇帝到了内室,皇帝亲手去架子上拿了卷轴,在大案桌上打开,正是两淮盐场的堪舆图。

    “晒盐比煮盐要来得方便,也更便宜些,每年都有官员上本请再开盐场。不过你说得对,两淮巡盐御史管得的确是太多了。若是巡盐御史真的只做一年,这些盐场他都没法去过一遍。”

    皇帝沉思道:“若是拆成五六个,差不多每两三个月能看一轮,为何你要说只拆成三个?”

    顾庆之道:“主要是三个人没法结党营私,您想:第二跟第一就差一个名次,跟第三也只差一个名次,若是换了五六个人,只有排名最后的那人会努力了,中间的横竖都安全。”

    三个人永远没法达成一致的意见,这还是顾庆之记忆里某个心理学实验的结论,虽然过程忘记了,不过这个结论记得牢牢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