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来自末世: 134. 献书 京城的一些读书人,“听”到了老……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夫君来自末世》 134. 献书 京城的一些读书人,“听”到了老……(第4/5页)

,因此皇帝很快就看到了正题。

    只是他眼睛不好,看着有点累:“老吕,你给我念念。”

    “陛下,这东西听了伤身!”吕庆喜道。

    皇帝道:“我没事,你念吧。”

    皇帝浑浊泛白的眼睛里满是坚定,吕庆喜闻言,立刻拿着手上的书念起来。

    抽噎声响起,贵妃第一个哭了。

    没多久,皇帝的眼角也含了泪水。

    寝室里那些伺候的丫鬟宫女,都默默地擦眼泪。

    吕庆喜自认是个铁石心肠的,要知道他以前嚷嚷着百姓可怜在皇帝面前哭,全是假哭。

    但这故事……

    这平铺直叙,完全就是老农自己念叨的话语,怎么听着让人那么想哭?

    吕庆喜眼角也湿润了。

    吕庆喜念了很久,才念完一个故事,然后就道:“陛下啊!这东西听多了伤身!老奴这样铁石心肠的都受不住,不要说您了。咱还是别听了吧。”

    皇帝道:“要听的,这是老百姓说的话,我之前一直待在宫里听不到,现在要听一听。不过你也累了,喝口水歇歇吧,让别人来念。”

    皇帝说完,就让人喊来自己的一个心腹,让心腹继续念书。

    那心腹是皇宫里的护卫统领,他拿到书就开始念,念了好一会儿都没哭。

    但贵妃的眼泪止不住,皇帝老泪纵横,吕庆喜就更不用说了。

    他一半真心一半演戏,哭得那叫一个惨,还发出“鹅鹅”的声音,听着很是刺耳。

    那侍卫统领也忍不住了。

    这天,皇帝的寝宫里,很多人哭成一团。

    皇帝本来有些难受,哭完之后,反而好了一些。

    他深吸一口气,道:“老吕,我记得你之前说过,要从临湖县带几个被娄家害了的苦主回来?”

    “是的陛下,他们已经在来京城的路上了。”

    “张志儒这件事,就再拖一拖,等人来了再说,”皇帝道,“张志儒杀得好!晋王失察了!”

    他原本不想跟晋王对上,但现在想想……他要是不管一管这件事,谁知道晋王将来会干出什么事情来!

    要是他传位给一个不顾百姓死活的人……那他愧对天下百姓。

    希望晋王能及时醒悟。

    想了想,皇帝又道:“老吕,你找人将这书多印几本,散发出去,你再帮我准备一下,我要写密旨。”

    他已经知道张志儒都干了什么了。

    张志儒私自调动厢军,还说杀那么多人,是得到了他的密旨。

    皇帝得知此事的时候,其实不太高兴,但现在……他可以给张志儒补一份密旨。

    张志儒杀人,是怕他不动手,那些人最后会逍遥法外……

    回过头想想,幸好张志儒动手了,幸好他看到了这书。

    这么想着,皇帝看了看手上厚厚的一叠书。

    这里一共有五本书,每本书里,都收录了三桩冤案。

    更不要说,这书还是印刷的……

    “那写书之人,应当很早就已经将这书写出,张志儒是不是因为这书,才去临湖县的?”皇帝想到了这个可能。

    吕庆喜道:“应当就是如此,这临湖县的百姓,实在太惨!”

    皇帝看到书的时候,还有其他人看到了书。

    冯大带了一些书出门,往很多地方扔了书,比如说某个学堂。

    那学堂是一个举人开的。

    在崇城县,举人非常少,当初的孙举人也就很有权势。

    在盂县的话……当初李兆一个举人,都能当县令!

    但在京城,举人不太值钱。

    主要是有些举人上京赶考,没考中的话不会马上离开,而是留在京城读书,以便三年后再战。

    如此一来,滞留在京城的举人也就多了。

    这些举人为了维持生计,还会找点活儿干。

    再加上京城住了很多官员,他们的子孙都会读书,里面也有不少考上举人的……京城绝对是举人最多的城市。

    开了这个学堂的举人,教的是一些连秀才都还没考上的人。

    读了一天书,学堂里的学生开始往外走:“我明年就要回祖籍参加科举了,我祖父让我考上举人再回来,也不知道我还有没有回来的一天。”

    “你祖父就是说说,难道他还能让你在老家成亲?”

    “那是,我祖父已经让我祖母在相看京中闺秀了!”

    “你祖父祖母对你真好!我爹就不一样了,他是真的想让我在老家成亲……”

    ……

    几个人说着说着,突然发现学堂门口扔了几本书。

    “这里怎么会有书?”

    “谁的书丢了?”

    “这是自己装订的书吧?装订的也太丑了!”

    ……

    他们捡起地上的书翻开。

    某个茶楼,一群年轻的读书人正在讨论学问。

    讨论着讨论着,他们不免说起时事来,也就是最近张知府一案。

    他们并未进入官场,对晋王没那么怕,也就有点同情张知府。

    不过同情归同情,他们也觉得张知府不对:“张大人应该收集证据,再写奏折参严县令,怎能如此肆意妄为?”

    他们听说了一些临湖县的事情,觉得严县令该杀,但觉得张知府没必要自己动手,也不该杀娄家这么多人。

    正说着呢,店小二拿了几本书过来:“几位爷,门口掉了几本书,可是你们丢的?”

    这些读书人也不知道书是不是他们丢的,就只道:“你拿来给我们看看。”

    等他们拿到书,就有点无语:“沉冤录?这是哪个书坊印的?怎么装订得这么丑?”

    “这是话本?这奇丑无比的样子竟然还有人买?也不知道里面写了什么。”

    “打开看看不就不知道了?”

    这些读书人都知道这不是自己的书,就想看看到底是谁的,可以取笑对方一番。

    结果他们一打开这书,就放不下了。

    在崇城县租房子住都要花不少钱,在京城,租房子的花销就更大了。

    至于买房子……没点家底的都买不起。

    总之,一些平日里没有油水可拿,或者不愿意拿油水的小官都租不起大房子,只能住在小巷子里。

    莲花巷就住了一些小官。

    这日,两个官员轮值回来,一边聊天一边叹气:“我那上峰的老父亲要过寿,我囊中羞涩,都不知道能送什么!”

    “你那上峰,整日变着法子请客,好让你们随礼。”

    “是啊!他每每给上头的人送了礼,就要找个由头让我们也送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