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考科举: 130-14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穿越考科举》 130-140(第31/32页)

共三十二万的人口,五万多户,共计拥有耕牛一万三千多头。

    终于达到四户一耕牛了。

    这数字提升得极快,其实跟修路也有关系。

    今年大部分买牛的人户,都是因为参加了修路,这才有多余的银钱。

    想来等翻过年,这个数字还能往上提一提。

    翻过年就要春耕,肯定不一样。

    安大海道:“只是咱们这的养殖场太多了,刚开始是五六家,那时候还是咱们找着他们过来。”

    “现在已经发展到十六家,如今咱们这耕牛又多,估计很快会开不下去。”

    安大海在本地如鱼得水,经常来往这些养殖场之间,对此颇有了解。

    宁安州的农业,经济,发展得都太快了。

    连带着这些养殖场发展也很迅速。

    迅速到没有节制,大家的日子都不会好过。

    纪元点头:“所以要引导。”

    “咱们当地的稻香鸭卖得那样好,也可以养鸭子。”

    主要是宁安州水系发达,在这种地方养出的鸡鸭鹅,味道都不会太差。

    本地需要耕牛的数量可能有个大致的范围。

    但口腹之欲上,却不好说。

    不说外面喜欢本地的稻香鸭了,就说本地人三十多万人,需要也很大。

    最迫切的耕牛已经差不多,确实要慢慢往其他方面转。

    安大海若有所思,点头去办。

    大海其实一直算本地的编外人员,他虽是小吏,但自由度很大。

    有些像本地的技术支持。

    不过事情交给他,绝对是没问题的。

    修路的事情不用说,虽说两条路同时修建,但不管银钱还是人力,他们这都是够的。

    省城的叶大人,以及程大人,已经分开去看顾东西两条路。

    分开看顾?

    纪元看了看在座为数不多的女子程亦珊。

    程亦珊点头。

    最近事情太多,纪元竟然没注意到这件事。

    “我娘在陪着,所以没什么问题。”

    “程大人的情况好多了。”

    从最初过来的时候,几乎每日都要犯疯病,到如今,已经近两个月没有再犯过。

    程夫人陪在身边,两人相互扶持,倒是还不错。

    那就好。

    最后说的,肯定就是本地官学了。

    如果说安大海属于编外,程亦珊的存在更属于编外中的编外。

    流放的地方,用获罪官员这种事也经常有。

    但用犯官家眷的却很少。

    今年补充官员的时候,知府也问,要不要官学的人,纪元并未多说,只把程亦珊的文章送过去。

    知府肯定也是进士功名,他看完程小姐的文章,默默收回这句话。

    给这边派点夫子就行了,管事的还是算了吧。

    本以为宁安州有个纪元,只是水平已经很高。

    现在又加个程亦珊,甚至还有程大人。

    其他地方根本没法比啊。

    所以宁安州官学,还是默认让程小姐来管。

    问题在于,纪元在这的时候还好,若他离开宁安州,这官学的管事,还是要换人的。

    这件事大家心知肚明。

    程亦珊自然明白,但她还是把官学的事情处理得非常好。

    宁安州官学,按照之前所说。

    兽医部运行良好,还有不少外地学生来求学。

    外地学生过来,则要收取一部分的费用,不包食宿。

    本地学生分两种,一种自费,费用还是比外地学生少点。

    第二种是免费,包吃住包书本,但学过之后,两年内要免费给当地牲畜看病。

    最后一种也隶属宁安州的农司,专门给贫苦人家的牲畜看病。

    接着便是成人部。

    刚开始是伐木会的人来学,没有书本,全都免费,主打一个会写名字,懂得算数。

    州学从六七月开设到如今的十二月,已经累计教了近万人,算是一个成功的扫盲班。

    毕竟成立这么短的时间,却能教了那样多的人,都是靠程亦珊一点点做起来。

    这些人也不是教了就教了,最后还有个小考核,对真正的读书人来说,题目似乎非常简单。

    但对普通人来讲,绝对是够用了。

    这件事完美展现纪元的想法。

    文字也好,圣贤书也好,确实是经典著作,也确实代表了文化修养。

    但同样是日常工具。

    掌握日常工具,是一件非常便利自己的事情。

    成人部这边,若有天赋的,就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

    大部分官学,都会把这一块列为重点。

    科举举业。

    也就是纪元走的那条路。

    从蒙童开始教学,启蒙,小学,大学,再到更深的研究。

    自己读书,跟开办学校,是完全不同的路子。

    程亦珊也是慢慢摸索着,再加上跟她叔父程教谕通信,这举业学科,确实办起来了。

    如今招收一千多名学生,八百多男子,两百多女子。

    年龄在七到十七岁之间不等。

    偶尔也有成人部过来的,从启蒙的蒙学开始教导。

    从九月十月到现在,也就开学两个月。

    不过按照程亦珊的说法,还是道:“一般来说,各地二月都会有童试,我想着让他们试试。”

    “虽说多半都考不过,但要让他们知道这个流程。”

    纪元点头。

    这事可行。

    其实宁安州这边,还没有童试录取名额,甚至没有县试的名额。

    像他在正荣县的时候,童试分为县试,府试,院试。

    县试一共有十个录取名额,可以往府里面报。

    而宁安州这边一向特殊。

    之前既没有办学的条件,也没人过来办学,便是本地学生,都是去镇南关读书,走镇南关的名额。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本地不交税,上面也不会松口给名额。

    便是到今年,同样是没有名额的。

    程亦珊跟纪元的意思是,即使没有名额,先试着办个县试,让学生们提前适应。

    同时,纪元这边要走动走动关系,把宁安州的县试名额给要过来。

    这些名额不是拍拍脑袋就有的。

    必须按照本地的人口,本地的经济,以及本地官学情况,向府城请求考试名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