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在北宋靠摆摊》 60-70(第15/16页)
希瑶想走走镖的事情,就去找罗大虎商量。
罗大虎在汴京做杂活,有活时赚得比较多,没活时就在家歇着。
张希瑶问他有没有走过镖。
罗大虎还真走过, “南方路太抖, 而且山匪横行,我不想走。”
“我是去北方。”张希瑶问他要不要去。
罗大虎问她多少钱。
张希瑶把自己的待遇说了, “我这次走得不算远,就去辽国的南京。”
辽国的南京其实是现代的北京。在此时称为南京。北宋这边也有一个南京,不过不是现代的南京,而是河南商丘市。
如果是去南京,那不算太远。
罗大虎还真可以考虑一下,“第一次走镖,得多招些人手。最好是有经验的人。”
张希瑶颔首,“那当然。我会找人。”
她第一次走镖,专卖红糖。现成的货物,所以不用特地买货。唯一需要支付的工人工资。不过也得等走镖完成才会支付。
张希瑶为了稳妥起见,肯定要招个有经验的镖师。因为有些行规是本行业的人才知晓。
她做了打算,就在汴京小报刊登招聘启示。
汴京有许多小报,一般都是登文章,还是头一次刊登招聘。不少人都觉得新鲜。
只是她算漏一点,许多镖师不识字,刊登十天,也只有十来个来应聘。
好在她没花多少钱。所以也不觉得可惜。
张希瑶思来想去,就打算去镖局找人,请个专业队伍护送,并且支付报酬。当然她也要派随行队伍。
这种做法在走镖行业是非常常见的。因为雇主也怕镖师监守自盗。
镖局这边出了十个镖师。有专门的镖头押镖,一来一回差不多是两个月。头期是二十两,回来后,还需要付五十两的尾款。
也就是说要付八十贯。这个价格不便宜。
她之前跟过路走商打听过,辽南京的红糖卖价是50文一斤。
她在这边卖价是20文一斤,差价是30文,她运三千斤就是九十贯钱。
可她不只招这十个镖师,还要招村里人。
张二伯觉得这趟还是可行的,“我们可以运四千斤红糖。回来的时候,也可以从南京运些特产。我记得那边的皮子很多,还有各种肉类,奶制品。我们肯定不会空车。”
张希瑶思来想去,觉得这趟还是可行的,思来想去,她最终还是答应了。
她跟镖局这边约了出发时间,等张大伯过来送货,就让他回家通知,快点把红糖给制出来,这样开春就出发。
张大伯笑呵呵道,“放心吧。家里现在三口大铁锅轮着来。肯定能在开春前熬出来。”
张希瑶松了口气。
时间一转眼就到了过年,这次的年比去年还要顺利。
可能是天天吃好吃的,所以他们不再期待过年。
用夏花的话来说,“长大一岁就意味着将来要嫁人。我不想嫁。”
夏花也是摆摊,看到许多女人婚后不幸福。可她又没有张希瑶的勇气,敢于招赘在家。她家有两个男丁,也不需要她招赘。
张希瑶对此也是无可奈何。
虽说是过年,但是张家人依旧忙碌着。天天都要在家熬糖。
等开春之后,张大伯带领村里五个壮劳力和罗大虎跟着镖师一起出发。
这板车是现买的。车上装满了货物,还特地买了油布。如果遇到下雨天,要把油布盖上。
张大伯走后没多久,张希瑶的杂货铺子就开张了。
她的铺子从布局上与其他家没有太大变化,货架是一格一格的,靠墙摆着,货物摆在上面,前面就是大大的柜子,下面可以盛货,客人想要货物,直接示意伙计拿货就行。
她唯二的改动就是在中间的区域加了桌椅板凳,可以供客人点些茶水。
因为夏天的时候,她要在这边做饮子铺。当然,其他季节也可以卖些热茶。
这茶叶都是跟别家拿货,赚茬口钱。
她还有一个改动,那就是每样货物,她都在上面标了名称和价钱。顾客看到名称和价格,不需要问伙计。
店内是一口价,盖不还价。童叟无欺。
为了配合宣传,她这次又在小报上刊登广告。
跟上回相比,这次效果就好很多。许多读书人看到广告前来光顾。
张希瑶的杂货物卖的东西很杂,也卖基础性书籍和笔墨纸砚。价格都不算贵。也不怕被人宰了去。
许多书生看到价格便宜,会在这边买些东西带回家。
因为她定的价格属于中当,不算特别贵,也不算特别便宜,而且也不是独家生意,生意倒是不温不火。
到了月底盘算,她每月除去人工钱,差不多可以得五十贯钱的利润,倒是比摆摊卖货来得强。
这天盘完账,张希瑶就回了住处。
许氏看到她回来,立刻让她清点东西。
自打大伯走镖,二伯和大郎去管理杂货铺,许氏和陆氏就过来帮忙摆摊。
二郎接替大伯,每隔几日就过来送货。
许氏在家干农活时,不是腰酸,就是腿疼,原来到了汴京也想偷懒。
被张希瑶一句话给制住,如果干不了活就送回老家,换大嫂过来。
于是许氏表现得比谁都积极。抢着干活,生怕张希瑶真的不撵情份把自己送回老家。
虽说家里现在日子比以前好过,但人的本性是不会变的。
张婆子从小就节省,日子能过且过。张希瑶让她给三郎四郎补身体。她就真给这两人补。
家里其他有也就只能吃个饱饭,至于菜、肉、蛋没有其他人的份。
但是在汴京就不一样了。
张希瑶一定要让自己长高,所以她就改善伙食。每天不仅要吃饱,膳食纤维得有,蛋白质也得供应上。
只一年半,张希瑶就已经长到一米六的身高。她今年才十五岁,还有几年生长空间,未来长到一米七也不是不可能。
她是家里长得最快的。其次就是二郎,他年纪不大,正是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的年纪。
张希瑶让他放开吃,他一顿能吃三碗米饭,个子蹭蹭长高。现在已经直逼一米七。在古代,这身高已经相当了不得。
夏花和秋花也长高不少。不过鉴于她们胃口不大,所以长得没有张希瑶和二郎明显。但也长到一米五,脸颊也是肉呼呼,看起来就很富态。
他们这边日子如此好看,许氏哪舍得回去。
张希瑶清点完毕后,就让大家装车准备去摆摊。
去夜市的路上,夏花问张希瑶,“我爹什么时候回来了?”
“快了。”张希瑶算了一下时间,两个月算是很宽松的。如果路上被事情耽误,可能会晚一点。但是越到日子,家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