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穿越之夫子科举日常》 40-50(第13/26页)
里还有夹带。
这夹带,就是考场舞弊之物。
检查人冷笑,“好大的胆子!”
“学生、学生一时糊涂,一时糊涂。”那人立刻双腿颤抖,就地跪下,哭天抢地。
可等候在旁的衙役丝毫不留情,将人架起来就往另一间房间里带。
那里关着的都是企图舞弊之人。
考场舞弊,不管是官员还是考生,那可都是犯法的罪行。
这人一时糊涂,等他的却是大庆律法。
周自言怒其不争,摇头叹息。
待检查人检查过周自言的东西,确认无误后,他领了考篮与县试‘答题纸’进场。
周自言被安排在一个前后通风的位置,前方是芳草小路,后方透过窗户,能看到院中池塘。
就环境来说,甚是不错。
还未正式考试,所以门口的挡门不许关,周自言只能翻看自己的‘答题纸’,检查是否有瑕疵。
县试‘答题纸’与现代不同,这里的‘答题纸’,是一份印有红线的厚纸折本。
待会他所有的答案都要写到折本上去,雪白雪白的纸面,不能有任何脏污之处。
周自言仔细检查过后,确保没有瑕疵后,提笔在封面写上‘文童周自言’。
搁下笔,等待考试开场。
等待的时候他有些担心宋豆丁。
这小孩调皮好动,万一给折本上沾点灰尘污渍,那就完蛋了。
不过转念一想,宋豆丁现在怕是拘谨的很,应该不至于这么倒霉。
外场胥吏等了一炷香时间,再三确认没有其他考生,便拿着点名册离开。
此后再来的考生,都不能进考场,待下一年再来吧!
有那些起晚了的考生,看着正在关闭的大门,哭天抢地,捶着地面哀嚎,“大人,大人,求你了,放学生进去吧!大人!”
“天杀的牛车,多快一刻钟又能如何!”
“大人,学生从下山村赶来的大人,路上耽搁了一会,大人求您开恩啊!”
所有人都摇了摇头。
县试这么大的事情,都能来晚,想必也不怎么上心,哭有什么用,来年再来吧!
随后,炮鸣第三声。
知县提着官袍,亲自从内院关上考棚大门,落锁。
县试第一场,这就开始了。
知县和教谕,同时带着衙役兵分两路,去张贴首试第一道考题,并分发笺草(古代草稿纸)。
五个号舍为一组,一组面前有一道板子,用来张贴考题。
发笺草时,五个高大衙役围着一个考生,气势迫人。
个别考生胆子小,又紧张,现在见到知县大人与教谕大人,直接冷汗直流,连一句‘多谢大人’都说不出来。
瑟缩之状,难看至极。
知县和教谕见状,在心中遗憾。
这帮学子,纵使学到天大的学问,也没能修身养性,培养出大气的性格。
仅仅只是一个县试就如此畏畏缩缩,将来如何去到更大的地方!
知县路过周自言这个号舍的时候,只见这位周夫子端正坐在座位上,既没有慌张小动作,也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神情。
眉目舒展,落落大方。
知县心中满意,这才是他印象中,既有学问,又有气质的读书人!
张贴完全部考题,知县拿着鼓锤,重重敲击在朱红色大鼓上。
鼓声嘹亮。
意在告诉所有考生,可以开始答题了。
周自言拿到考题后,定睛一看,豁,是一道默写题。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国治而后天下平。】
前后都空着,意思是让考生根据这么简单的两句话,把一整段都默写出来。
再释义,并附上自己的感悟。
周自言蘸好笔墨,不需多加思考,便开始落笔。
守在这一组号舍之外的衙役见状,忍不住多瞧了两眼。
两旁的考生还在思考呢,这个考生怎么就开始动笔了?难不成他背的很熟?
周自言那是真的熟的不能再熟了。
只打上瞧了一眼,心中便自动浮现整篇文章。
《礼记·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整篇文章都在探讨家与国的关系,也是儒家思想的基本观点,家国与个人联系紧密相关,颇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味道。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家齐而后国治……”周自言一边默背,一边将答案写于折本上。
一边写还一边担心宋豆丁。
小豆丁也不知道有没有写出来……真是令老师担忧。
考场上,寂静可闻虫鸣。
虽然有不少衙役站在门前,却连大气都不敢出。
周自言坐在自己的小房间里,两侧都是厚实的挡板,将隔壁房间的声音挡的严严实实。
极大的确保了考生的心态,保证他们不会受其他人影响。
现代考场,三十几号人都在同一间教室,最后排翻个试卷,都有可能影响到第一排考生。
实在考验心态。
现在这样有挡板隔音,甚好!
不过这也就是在地广人稀的地界才行,若是人口较多的地方,就没有这般舒适了。
周自言默写完整篇,又将背后含义一一写了出来。
只是到了感悟这一则时,他流畅的动笔停了停。
第45章
县试是童试的第一场, 这头场又是县试的第一场,一般都选用赞美文或者教养文来开场。
这样的题目,既不难, 也容易把考生引入科考的氛围。
可现在这道题, 上来就考问修身与齐家,乃至国家的关系, 是不是太大了点?
周自言琢磨了一下,心里隐隐觉得, 今天的题目,大概不是县令这边出的题。
每次童试的考题,都是县、府、省自己出题。
会出什么样的题目,全看当地官员的喜好与学问。
旁人可能不知道,若是上面有命令, 特定某些内容必考, 那么童试的考题, 就由不得本地官员出题了。
这等内幕,普通学子是不会知晓的。
若不是周自言自己当过官,恐怕也难以清楚。
整个科举的最终目的, 就是为了选官。
所以考生在回答的时候,就要假装自己是一方官员, 不管是什么问题, 最终都要结合目前的时政情况,再往家国百姓身上靠。
这么想着,周自言心里有了答案。
他当官时,有两个问题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