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穿越之夫子科举日常》 40-50(第11/26页)
走去。
半晌,他拿着一根玉如意出来。
“周大哥年长你这么多岁,自然不能没有长辈的样子。”周自言把玉如意放到宋卫风手里,忍着酒嗝道,“如意如意,事事顺心,希望宋卫风小朋友,来年……来年,能健康顺遂,万事无忧。”
他现在手里也没啥值钱的东西,就这个玉如意还有点说法。
正好宋卫风喜欢他那个玉如意的画,就当压岁钱给他吧。
反正玉如意的设计都差不多,不怕宋卫风看出来。
“周大哥……”宋卫风握着手心冰凉,怔住。
玉体通透,触手冰凉,一看便知是好玉。
这太贵重了,他不能要。
“周大哥,这个太贵重了。”宋卫风把玉如意还回去,“心意我领了便是。”
“不行。”周自言酒劲没过,说话带着几分霸道,他不由分说,又把玉如意塞回去,“我说给你了,就是给你了,不要不行!”
“那你,给我几个铜板吧。”宋卫风仍想推拒,实在是因为这个玉如意看着太贵重了。
“那不行,那点小钱配不上我的宋啰啰。”周自言还是忍不住打了个酒嗝,眼前晕晕乎乎,说话也没了章程,“你看你,长得漂亮,会读书,还会武艺。还会给我做钱袋子,和做菜……这么好,这么厉害的小哥儿,就这玉如意,最相配。”
其实这玉如意,他也不满意。
等他日后……再寻个更好的!
宋卫风紧紧握着玉如意,心跳如擂鼓,“周大哥,那你……那你可有成亲的想法……”
“那……那倒没有……”周自言按着额头歪倒在椅背上,“我,不能成亲的……”
他现在什么都没有,怎么可以成亲。
不成不成,不能耽误别人。
“……嗯。”宋卫风方才还跳动的心窝立刻变得平静。
在这泛凉的深夜,他全身冒出一层冷汗。
周大哥应当是还在介意自己‘天煞孤星’这回事,不难过,他一点都不难过。
来日方长,他和周大哥,来日方长……
这么想着,宋卫风收敛失态,如往常一样斟酒,“来,周大哥,过年了!”
“好!”周自言抬杯,与宋卫风碰个正着。
瓷杯相撞时,屋外天井之上的夜空,也绽起巨大烟花。
五彩颜色,眼花缭乱。
无数烟尘顺着夜风送往各家各户,带来新的一年。
转过年去,整个马鸣沟都蒙上一层又激动,又紧张的氛围。
无他,因为二月初就要童试第一场了。
一月初,主簿带着三个衙役在县衙门口的告示牌张贴信息。
衙役们嗓音响亮,声传几里,务必让所有人都知晓:“县试在即,凡有报名者,需尽早带着亲供信息去衙门礼房报名!”
告示牌前围观的民众看着这张告示,议论纷纷。
“哟,这就要童试嘞。”
“是啊,这第一场就是县试!”
“也不知道今年能中几个……”
“不管中几个,谁家有考上的,那可就翻身了!”
周自言和宋卫风带着宋豆丁第一时间去报了名。
所谓亲供,便是考生的姓名与年龄,祖籍何处,有什么体貌特征。
还有祖上三代的存殁履历。
若是考生是过继者,除去写现任父母的三代,还要写上亲生父母的三代。
亲供信息只是方便知县检查学子身份信息,所以周自言用的是现在户籍上的信息。
至于宋豆丁,则握着笔,把他们老宋家祖宗都掰扯了一遍。
还是宋卫风拦住他,才消停。
从衙门出来,宋豆丁还有些恍惚,“夫子,我真的要去考试了啊。”
“是啊。”周自言在心里盘算着童试的流程,与宋豆丁说,“豆丁,走,咱们还有好些事情要准备呢。”
宋卫风背着手跟在旁边,“是啊,县试艰苦,咱们得多准备些厚衣服和吃食。”
县试头试为一天,但其后还有覆试。
算下来,一般都要考五场。
但只有头场通过的人,才能参加参加后面的覆试。
覆试只为选人,每一场都会筛人,筛到最后,人数越来越少。
所以覆试具体为几场,要看本次参考考生有多少。
大多数人一般都会做好一考考五天的准备。
宋父专门找周自言请教了一番,在得知需要准备些什么时,马不停蹄去做准备。
周自言和宋卫风分别准备了三身衣服,又买了一件厚厚的棉衣毛领披风。
成年人抗冻,准备这些就差不多了。
可宋豆丁不行,孩子小,身子骨也弱,若不好好保暖,搞不好只用一天就能落下病根。
这时候,宋父托人从外面带回来一件正宗狐裘。
狐裘大,宋父的意思是给宋卫风用。
可宋卫风找人裁了,做成一件小狐裘,当天就披到宋豆丁身上。
宋父见状,无奈摇头。
周自言这边,廖为安也偷偷给他准备了一件毛绒大氅,说是由林范集倾情提供,害怕周自言冻死在考场上。
周自言抱着大氅,“……”
这个林范集,送东西都这么气人。
保暖衣物准备好后,周自言又开始准备考试时需要的吃食。
之前做好的腊肉,切成片,夹入馍中,再抹上一层酱,温饱足够。
再重新做一些酥锅冻起来,到时候撑过县试不是问题。
随着童试的日子越来越近,为了更好的准备童试,周自言便停了家塾的课程。
众人都表示理解。
若是周自言能考上功名,于他们这些学生来说,也是一桩好事。
只是宋豆丁随着日期将至,有些焦躁不安。
就连过来做温习的宋卫风也有些沉默。
二人看起来压力非常大。
周自言便给宋豆丁放了假,让他和宋卫风回家好好休息。
童试前五天,主簿又带人张贴了考棚所在地,要求考生尽快安排住宿问题。
周自言一瞧,考棚就在马鸣沟郊外,靠近码头处。
旁边便是欣阳书院所在的小阳山。
周自言顺着告示牌上的路线寻过去。
大庆的考棚都是一样的格局。
前朝专门建造的大院子,所有房间全部打通。
每隔三米便竖起一道墙,形成一个个单独的小隔间。
除此之外,再有几处茅房,再无其他房间。
而院中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