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清穿之萨摩耶小阿哥》 140-150(第5/21页)
跳起来,他气的满脸通红,“胤祈!”
“嘶!”老大胤禔倒吸一口冷气,感谢天感谢地,感谢老爷子没有选他当太子,不然如今被迫害的就是他了。
皇子们看着暴怒的抡起鸡毛掸子的太子,心中满是庆幸,还好他们不是太子。
康熙才是比他们更庆幸,要不是太子在,这小王八蛋要是给他弄了几个男妃出来,即使是为了大清领土,他也不能这么牺牲啊!
领土扩张,打了胜仗,每个人都很高兴,除了太子。
胤祉偷偷道:“感谢为国捐躯的二哥。”
小趣事二。
胤礽登基后改年号为永和。
他自己本人就是太子登基,且太上皇还在,下兄弟们也没什么不服的,唯一点小麻烦就是大臣们是试探这位皇帝的底线。
康熙虽然清楚大臣们的套路但是不会提醒胤礽,这是皇帝和百官的博弈,若是胤礽不能压服,那就说明他这个皇帝也不适合大权独揽。
意料之中,胤礽也是个强势的皇帝,他会被大臣们说服,但是不会被包含私心的人迷惑。
地位稳固的皇帝都希望能展示自己的能力,希望在他的手里国家能够发展的越来越好。
可大清领土广阔,周边小国无不臣服,国库也是一年比一年富裕,胤礽因此就盯上了教化之事。
他有心在京城建一座大学堂,包容万象,为了鼓励官家子弟和百姓前去就读,他干脆把自己一应儿子侄子塞过去。
康熙的儿子就生了两位数,孙子更不得了,现在他自己都不知道具体有多少人了。
还在读书年纪的都被塞去了京师大学堂。
其中就有老四家的弘时、弘历和弘昼,这二人是天地之差。
弘历好学,甚至还有余力回府接受先生的小灶,弘时虽然听话,但是成绩一般,弘昼则顽皮偷懒,被胤禛打了几次哭唧唧的认错最后还是改不了。
更何况胤禛眼见着兄弟们的儿子都在京师大学堂念书,每个月还有排名公布。
弘历一直保持在前十,弘时比他们高一级,成绩在五十名左右,而弘昼每个月都在一百名名开外。
同届一共就一百二十个学生啊!
起了攀比心理的胤禛把两个孩逼的厉害,连好学的弘历都跑去大哥弘晖院子里哭了一次。
要知道同届一百二十个学生年纪可不一样,弘历在里面算年纪小的,但是一直保持前十还需要有家里先生的辅导,十分不容易。
胤禛苛求多了,最后惹得弘晖来找胤祈求助,能不能几个弟弟接去熙王府待几日,也能缓缓脑子。
胤祈一听每日这几个孩子要写的东西就是头皮发麻,心有戚戚的他找到了四哥说是给几个孩子补补骑射。
胤祈的能力有目共睹,胤禛立即就同意,他还道:“弘昼最会偷懒,你只管下狠手,该打打该骂骂。”
心虚的胤祈胡乱应了,他连忙把几个孩子接走。
弘昼抱着十五叔的大腿就开始哭诉这段日子过的多么不容易连弘历都一个劲点头,他拿着烤羊排猛吃,一看就是在家被管的狠了,至于弘时,他倒头就睡。
胤祈一看这几个可怜的娃,他大手一挥,领着几个孩子就去了庄子上骑马打猎。
疯玩了两天后,叔叔带着侄子们在大炕上睡的香甜。
胤祈迷糊间感觉有光,他一揉眼睛,就看到弘历小小的身影在桌子前借着油灯看书。
他起身扒开抱着他手臂的弘昼,将弘昼塞到他哥弘时怀里,弘时睡的迷糊搂着弟弟继续睡。
他俯身穿鞋,走过去,小声道:“弘历,还在看书?”
弘历一惊,回头看是胤祈才拍拍胸口,“十五叔,我就是,就是有点害怕回去阿玛会查我背书。”
胤祈摸摸他圆圆的脑袋,四哥也是,把孩子都逼成什么样了。
他看了一眼弘历看的书,“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十五叔,十五叔的师傅可是状元。”
弘历高兴一笑,“十五叔你真好,其实我听说十五叔以前是文神童,诗词歌赋信手拈来,只是后来打仗才没有继续钻研这些。”
小孩小心翼翼从书里面翻出一张纸来,“十五叔,您能帮我看看这首诗吗?”
弘历眼里含着期待的光芒,胤祈虽然有点心虚,但是在侄子面前还是十分要面子的。
他接过纸张,只见上面写道:
冬夜偶做二首,其二
冬夜昔漫长
睡眠何其少
每日做功课
稍稍休片刻
诗兴始于发
足娱此一夜
愿功课消减
盼阿玛不斥。
简单来说就是晚上睡不着突然来了灵感写一首小诗,一晚上都很高兴,希望没有功课,阿玛别骂我。
胤祈看之前有点心虚,看之后他充满自信。
“弘历啊,你年幼能写出此诗已经不容易,照十五叔来看,你很有作诗的潜力啊!”
弘历大喜过望,他眼圈一红,没想到十五叔这么认可他。
每次阿玛看他写诗都会斥责,他想不明白阿玛为何不懂得诗句之美,只让他专心读书。
小孩泪眼汪汪,“谢谢十五叔,还是你懂我。”
胤祈摸摸鼻子,这么鼓励弘历,应该不会出什么事吧
至此之后,弘历充满自信,他每日勤奋写诗,偷偷藏好,每个月送给胤祈品鉴。
胤祈对着侄子当然是大夸特夸!
直到被去府上做客的胤祉看到这些诗,年纪上来的二伯父心软了,“其实写的也还挺好。”
胤禛:“”
对着老四控诉的眼神,胤祉心虚的扭过头。
第144章
最开始没有人意识到皇帝的心思,即使是争的最欢的胤禔都没想到过他心心念念想要拉下来太子,最大的帮手不是他手底下的八旗军功贵族,不是心细如发的八弟,而是看似坐在高台上的皇阿玛。
当天裂开一道缝隙的时候,每个人是惊慌的,是兴奋糅杂着恐惧,整个人说不出的激动。
脑子在飞速运转,该怎么不被牵连,又该怎样在皇阿玛面前年脱颖而出。
当一段时间过去,脑子好用的几个皇子才终于慢慢回过味儿来。
胤禛对着自己幕僚回忆道:“原来从那时起老爷子就起了废东宫的心思。”
那时候,是康熙四十八年巡幸塞外。
康熙一反常态的将太子、直郡王、三阿哥、十三阿哥、十四阿哥、十七阿哥、十八阿哥带着一同出巡。
意外的不是后面几个名字,而是康熙竟然将太子一同带去了蒙古。
这是违背常理的,从前都是太子留在京城监国,即使遇到意外情况,例如太子生病等,那也是留下几个皇子给太子打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