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不做任务[快穿]: 100-110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大佬不做任务[快穿]》 100-110(第9/16页)

,当原主坚决主站,便得到满朝文武的反对。

    他们既不想破费, 也不想担责, 只想缩在京都当乌龟, 继续屈辱地割地赔款, 寻求一时一刻的安稳, 只顾自己苟且偷生!

    原主据理力争, 可惜势单力薄, 哪怕是曾经交好的二?代三代帮忙也无济于事, 还害得他们回家后被父亲责骂上家法, 导致不得不请假在家,养伤几天后才重新当值。

    朝廷一力祝贺,她无能为力, 心中?愤懑却?又无处排解,只能去郊外?军营练兵。

    这些兵还是赵乾未出?生?, 皇帝想培养她当太?子时,精挑细选出?来,陪她从最初的太?子十率到现在扩充成北衙禁军和南衙十六卫, 承担护卫皇宫和拱卫皇城之责。

    自朝廷将大把赔偿送出?去,南衙和北衙的军营便开始每天不停地操练, 原主总觉得这样不是长久之计,犹如?抱薪救火,薪不尽,则火不灭。

    果不其然,隔壁赔偿换得的太?平不过一年,一年后外?族卷土重来,又是连破五城。

    朝廷大臣仍是坚决主和,想派侍者求和,可惜这次对方没给他们机会,直接杀掉侍者,又用半月再破五城,直逼京都城外?。

    幼帝年少?,只知吃喝睡觉,不知情况危急。百官知道情况紧张,却?只想弃城而逃,与外?族划江而治,尽是酒囊饭袋。

    站在京都巍峨的城墙之上,原主看着拖家带口弃全城百姓于不顾,只想自己逃跑的当朝大官们,只觉讽刺又好笑?,当即下?令关闭城门。

    没有任何犹豫,她挑出?足够的精兵强将,在外?族杀来之前,先将这些逃跑的官员极家眷当街杀死,一个?不留,以?安全城百姓之心。

    而后亲自领兵,与城外?百米处浴血奋战,三天灭敌两万,敌军溃败,原主带兵追击,其后半年时间,连破敌军八万,夺回十城。

    这一战,她打出?威名?,打出?声望,再回京城,便是只手遮天的镇国长公主,哪怕某些人恨不得她死无葬身之地,真正见到时仍要?笑?脸相迎恭敬行礼。

    初次尝到大权在握的甜头,原主有些迷恋,有些不可自拔,但面对幼弟孺慕的眼神,母亲信赖倚重的神色,她没让权欲肆意生?长,而是极力控制着,好好做一个?辅政长公主。

    日后五年,她坐镇京都,幼帝变少?帝,时年十一岁,野心初露,朝臣以?为找到靠山,开始暗戳戳地各种找事。

    原主军政一把抓,事情繁多,对这些没事找事的家伙没什么耐心,但也知道是少?帝在背后试探,所以?大多时候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有跳得太?欢,才会直接杀掉。

    就这么断断续续地找茬,直到天启六年深秋,北风呼啸,百官和少?帝开始一唱一和,时不时就在朝堂上表演“还政于君”“三请三让”的戏码。

    五年的手握大权,原主享受权利的同时也担下?许多责任,不仅看见朝廷腐败滋生?,同样看见脑满肠肥的官员们自甘堕落。

    正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很想宰掉这些家伙,但京都官员间的关系盘根错节,没有外?族攻城这样大敌当前的绝妙机会,她没法大刀阔斧地行事,否则引火上身,只会自取灭亡。

    动不了,便只能尽力遏制,拆东墙补西墙,如?此循环,不过五年便让原主身心俱疲,比在生?死边缘打仗那一年还累。

    这从上层日渐糜烂的王朝,常常让她感到无奈,有种“就这样吧,算了吧”的颓丧。

    可作为太?子被培养长大,她始终记得父皇的谆谆教导,要?担起皇家责任,要?努力治国平天下?,让百姓安居乐业。

    困守在京都这个?中?央执政圈,原主始终找不到答案,她很清楚如?果只是像现在这样支撑下?去,早晚会有崩盘的一天,或早或晚而已。

    既然少?帝想掌权,那就给他,她正好自请去边关,看看底层到底是什么模样。

    不过走得太?轻松太?随意,这帮家伙只会吃亏,说不定还会使?绊子。所以?去边关前,她顺手灭掉一批贪官,抄没大批家产,没冲入国库,而是直接置换成粮草带去边关。

    她很清楚,一旦自己离开中?央,那以?后的粮草想按时抵达边关就不会容易。

    正好冬季即将来临,外?族因物资匮乏蠢蠢欲动,朝臣见她杀人泄愤,还带着大批物资,就没为难,几乎是敲锣打鼓地送她离开。

    去边关并非只为驻守,原主抵当天,留下?足够士兵留守原地,抵御随时来犯的敌人,然后连夜带兵包围附近城池的俯衙,逼迫府尹当间谍,拿到当地实权。

    在京都执政需要?顾忌的人和事太?多,她从未放开手脚,现在不同,她有兵有权,就是边关的土皇帝,可以?说一不二?。

    实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原主提拔新人,审核旧人,一切都看自己的想法来,所有政令颁布即实行,还会不定期派人抽查,看落实情况。

    因管理严苛,上行下?效,不过两年时间,边关四城的风气为之一清,百姓家家有余粮,对原主更是感恩戴德,甚至有人偷偷在家里立长生?牌位,每天祭拜以?求她长命百岁。

    因管理得当,边关粮草丰盈,再加上最初带来的存粮,完全够自负盈亏,所以?哪怕中?央调拨粮草几乎次次缺斤少?两还常常延迟,边关守军却?再未有过缺衣少?食,挨饿受冻。

    不过现状越来越好,已经叛变的府尹依旧写着哭穷的折子,每天都是要?粮草。

    第三年秋,也是天启第九年,太?后五十大寿,原主准备好礼物送回京都,却?被皇帝征召回京,说是太?后许久未见,甚是想念。

    想着边关稳固,执政理念得到落实,她也有机会离开,便想回京都看看。

    不过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她在边关日久,怕小皇帝多心有诈,还是秘密调兵两万回京,一万五屯兵在附近的县城外?以?防不测,五千随她回京都,其中?四千五在京郊扎营,五百随她入城暂住公主府。

    寿宴开始前,一切风平浪静,太?后与皇帝努力扮演温情脉脉,直到寿宴过去,原主收拾东西准备返回边关,却?在出?发前被收押下?狱,原因是通敌叛国意图谋反。

    这名?头扣得实在太?过荒唐,也没拿出?证据,就连抓捕之人也是原主旧友——南衙十六卫的左骁卫大将军杨武渊。

    她以?为这只是拙劣的构陷,想让她吃点苦头,但无大碍。所以?虽有疑虑,还是跟着杨将军进入御史台狱,全程没受到任何不公对待,所有人都恭恭敬敬。

    离开前,杨武渊还小声同她道:“长公主且安心,那起子小人根本拿不出?证据,不过空穴来风,明?日早朝我?们必将那些蠢货打下?去,亲自接你出?去。”

    一句我?们,说明?南衙十六卫当中?归属原主的人还在,并未投效小皇帝或他人。

    这两年,她人虽在边关,但对京都的消息不是一无所知,起码小皇帝的执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那些老家伙的指指点点从未停止,双方的较量更是如?火如?荼。

    正因如?此,她没有任何防备,在牢头送来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