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澜道: 130-14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沧澜道》 130-140(第10/28页)

十城陷落后,北戎对十城汉人进行了屠杀。”

    方才她问谢恒的话犹在耳边,看着这个地图的这一瞬,洛婉清突然有了答案。

    为什么要千里迢迢从边境送一个铁盒到江南?

    为什么这个铁盒里还要防着兵符?

    如果只是为了给崔氏翻案,崔氏已去,求一个公道,何至于从边境想尽办法、费尽心机,葬送了张秋之、洛曲舒这样一个又一个人的性命,去送一个铁盒?

    如果兵符所掌握的军队已经彻底消失,那兵符这样的死物又有何意义?

    是因为人还活着。

    洛婉清抬眼看向谢恒,心中激荡,她一瞬明白。

    是因为,那十万人还活着!

    这份名册是流亡者的名字,这张地图是他们的去处。

    从雀城边上,攀过雪山,一路往西,雪山尽头之后,昆仑脚下,那是肥沃原野,是姬蕊芳的家乡。

    “七月初十,”谢恒的声音突然从后方传来,洛婉清愣愣看着地图,听谢恒念着崔清平的行军日志。

    “洛曲舒递江枫晚情报,江枫晚自北戎军营盗取王神奉等人通敌文书,交由洛曲舒转呈。后方和玉关又传三万百姓被射杀于城门前之消息,粮草最多不过十日,城破之日,和玉关与北戎必定夹击,战场百姓将士,难有生路。”

    “如今唯有两路,一者兵发和玉关,自相残杀,如此一来,崔氏谋逆遂定。北戎坐收渔翁之利,中原战乱再起,边境十城注定难保。此乃祸国之举,不堪为之。”

    “其二,至雀城,入天山山脉,请昆仑宫人引路,若能攀过天山,行至昆仑,绕于北戎之后,此时再说服帝都出兵,两向夹击,北戎可灭。然,天山寒苦,至昆仑,未知生者有几,东都态度不明,若按兵不出,此十万人难有归路,此乃生死未知之途”

    “今夜灯火不眠,经众将商议,决议兵走天山。我独归东都,若能说服陛下发兵,大业可成;若不可,由吾次子崔子修领兵驻天山脚下,备战以待。”

    “他日春风再起,边境再升龙旗。”

    第134章

    ◎等木槿花开,我接清清回家◎

    他日春风再起,边境再升龙旗。

    在亲友死伤入狱,前后为敌的绝境之下,崔清平却还是没有放弃,对未来保持着这样的期许。

    他没有选择挥兵踏向故土以求生路,也没有坐以待毙等待一死,而是从这夹缝中,寻出一条不知生死的路来。

    而那数十万人,也追随了这样的宏愿。

    他们没有挥刀向自己故土,而是用这样近乎献祭式的忠诚,期盼着东都的君臣,能有朝一日得知真相。

    崔清平没有反,边境十城的将士,他们苦守到了最后一刻,他们没有降。

    所以当年的崔清平,无论如何都要回来。

    明明他已经离开战场,明明以他一代宗师的能力只要不回来,谁都拿他没有办法。

    明明知道东都已经是个陷阱,明明知道皇宫里有进无出,可他还是回去。

    因为他身怀的是这近十万人的期盼。

    他留下来的铁盒,不是为了给死者翻案,而是给生者一条归家路。

    他是希望,如果他在东都未能成功。

    那有一日,故国故土,能有一个人,持这一本名册,将名册上的人,一一引路归家。

    哪怕乞骸回乡,亦归家乡。

    洛婉清觉得眼眶有些发酸,她转头看向桌面上的名册,走上前去,拿起册子,打开上面的名字。

    刘黑

    王虎

    张青山

    赵酒

    ……

    一个又一个名字,她不认识,不知道,他们从未见过,那些名字安安静静记录在这个名册上。

    而这些名字的主人,或许就等在天山脚下,等待着一个迟了六年的军令,等待着大夏江南的春风再次吹拂过西北的原野,在那绿意盎然中,再次升起的大夏龙旗。

    “公子……”

    洛婉清转过头去,克制着情绪,涩声开口:“我们得回去把这件事……”

    “知道为什么,这个铁盒要单独送往江南,层层加密吗?”

    谢恒打断他,他平静看着堪舆图,整个人呈现出一种超乎寻常的冷静。

    洛婉清一愣,随后就看谢恒走到前方,平静道:“因为当年,如果陛下愿意出兵,这只军队就是大夏横在北戎头顶的利刃。但若陛下珍惜自己羽翼,宁献十城不肯出兵——”

    谢恒说着,抬手抚上地图上标注的位置:“那这支军队的存在,就是陛下和当年谋害崔氏之人心头大患,但凡他们知道军队的位置,就一定会立刻告诉北戎,出兵出粮,想尽办法,让这只军队永不存在。”

    “而当年陛下没有出兵。”洛婉清明白过来,“所以这个铁盒,是崔大人留给有能之人,另寻他路的。”

    “陛下至今从未同我提过这支军队,舅舅进宫后,应当没有告诉陛下这些人从天山去了,只是确认了陛下必会出兵。”

    说着,谢恒一笑:“陛下对舅舅生了疑心,其实舅舅何尝又没有生出间隙?只是不管是非,两人都已经做出了抉择,”谢恒语气淡淡,“所以我们不能再赌在陛下身上。”

    “那公子的意思是?”

    洛婉清知道谢恒不可能就这样放弃这些人,但如果不告诉李宗,依靠朝廷,如今大夏与这些人隔着边境十城和北戎,又如何能将这些人带回来?

    谢恒没有回答,他看着地图,只缓声道:“北境地域广阔,城池稀疏,入了北境,只要避开和北戎主力军正面交锋,找到栖身之地,他们就有活路。”

    谢恒一面说,一面分析:“舅舅年轻时云游四方,与西域昆仑宫颇有交情,这条线路,应当是他当年去昆仑宫时得知,昆仑宫或许会愿意助他们一臂之力。可天山苦寒,非寻常路径,十万人从这里过,到达时,怕十不存一。北戎或许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没有继续从雀城追击。他们出发时,身上只有十日粮草,一路需自行解决粮草、军需,到达后,昆仑宫不知如何处置他们。六年,”谢恒喃喃,自己都有些茫然,“他们还活着吗?”

    “公子的意思是,我们得先确认他们活下来多少人,在哪里,再寻打算,把他们接回来。”

    洛婉清冷静接话。

    谢恒听她的话,转眸看过来。

    他一听便知洛婉清的意思。

    确认他们活下来多少人,无论多少人,无论怎样,他们都得把那些人接回故土。

    谢恒静静看着洛婉清,过了许久,他笑了笑:“是。”

    说着,他走回桌边,拿起桌面书信,这些信都是当年李宗和崔清平往来的信件,他一张一张拆开。

    崔清平求救信占据了绝大部分,翻到最后两封信时,谢恒终于看到他背了无数次的那张信。

    “北戎来犯,臣外御雄敌,内抵虎豹,若君臣有隙,臣孤掌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