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是女人最好的医美: 140-15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权力是女人最好的医美》 140-150(第6/17页)

设这么一门课程时,霍翎也没多想。

    她不可能事事都抓在手里,随着季衔山渐渐长大,她对他的管教,就变成了抓大放小。

    季衔山颔首:“承恩公的提议很符合我的心意,我便也顺势应承下来。”

    霍翎将霍世鸣写的那道请战折子塞进季衔山手里:“你也来看看,看完以后再重新回答我,这一场仗应该打吗?”

    方才在大朝会上,季衔山只用余光瞥了瞥折子,根本看不清上面的具体内容。

    这会儿细细翻阅下来,他才发现,与承恩公一道联名上折的人,居然比他想象的还要多些。

    而且,安鸿羽安老将军的名字也赫然列在上面。

    要说这朝堂里,谁和大穆打过的交道最多,那一定是安鸿羽。

    换做其他任何时候,季衔山一定会认真考虑安鸿羽的提议。因为比起他这个纯粹的外行,安鸿羽的判断自然是更值得信任与参考的。

    但眼下这种情况……

    季衔山抬头看向霍翎:“我知道,母后一直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收服燕云。您当初取年号为天狩,就是存着北狩大穆的心思。您并不畏惧与大穆开战,但您并不认同承恩公的看法。您认为眼下并非与大穆开战的最好时机。”

    霍翎笑了笑,脸上浮现出欣慰之色:“我担心

    这是大穆的阴谋。”

    季衔山一怔:“大穆的阴谋?”

    他立刻有所联想:“永庆帝是在装病?”

    霍翎道:“不能排除这种可能。”

    季衔山心中微动。

    他们所认为的大燕的优势,有不少都是建立在大穆永庆帝中风晕厥的基础上。

    如果永庆帝是在装病,那大燕的所谓优势,就只是敌人让他们以为的优势。

    实际上这一切都在敌人的算计之中。

    霍翎将事情说得如此清楚,季衔山一边下意识信任着霍翎的判断,一边又舍不得这样千载难逢的时机:“如若这并非大穆的阴谋呢?”

    霍翎问:“安儿,大燕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难不难?”

    “难。”

    这是大燕几代人都没能完成的事情,所以它才会被所有人认为是不世之功。

    “这样一个历经几代人都没能完成的伟业,你为什么会认为它能在这个时候就完成呢。这些年里,大燕的国力确实是在不断增长的。但大燕的国力,已经强大到能够直接和大穆拉开差距了吗?”

    季衔山带着这个问题,又重新看了一遍奏折。

    奏折上所罗列的条件,确实都是大燕的优势所在。

    但是这样的优势,真的足够拉开两国间的差距了吗?

    “北伐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收复燕云。不能收复燕云,北伐就是在空耗国力。”

    霍翎的声音再次将季衔山的思绪拉了回来。

    她看着季衔山,语气一如既往地温和,话中含义却令季衔山心头大震。

    “与承恩公一起联名上折的朝臣,未必想得那么深远。他们的过错可以放在后面再追究。但你觉得,第一个提出北伐、写出如此详尽殷实的奏折的承恩公,有没有意识到仓促北伐的问题?

    “如果他意识到了,却依旧一意孤行,将数十万将士的性命视作朝堂博弈的筹码,还妄图联合朝臣,绑架君意,又该当何罪?”

    第144章 第一百四十四章求见。

    季衔山从霍翎的话语里感受到了一种坚决。一种绝不会轻飘飘揭过此事的坚决。

    承恩公敢算计母后,就要做好承担母后怒火的心理准备。

    甚至于,在承恩公给他讲述霍家的百年历史,讲解大燕与大穆的恩怨纠葛,介绍大穆的夺嫡之争时……是不是也存着几分对他的算计?

    “我都听母后的。”

    季衔山再一次表明态度。

    母子两就北伐一事达成共识后,霍翎命人去传召陆杭。

    这位老大人是三朝老臣,又顶着辅政大臣的名头,在朝中要威望有威望,要人脉有人脉,她得先和对方通个气。

    陆杭来得极快。大朝会结束后,他就知道太后娘娘一定会召见他商议北伐一事,所以根本没有离开皇宫。

    霍翎开门见山:“哀家绝不同意在此时发动北伐。”

    季衔山跟上:“朕亦然。”

    陆杭神情一凛,拱手道:“臣明白了。”

    霍翎微微颔首。

    不管霍世鸣私底下鼓动了多少朝臣上书,只要她不同意,皇帝不同意,陆杭这位辅政大臣不同意,朝臣便没有置喙的余地。

    陆杭问:“娘娘要直接出手,将这股请战的风波压下去吗。”

    霍翎下意识抬头,眺望着远阔的北方:“必须尽快将这股声势压住。再耽搁下去,只怕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她可以防范住敌人的阴谋算计,却无法防范住人心莫测。

    陆杭刚想开口询问,无墨匆匆走了进来:“娘娘,丁大人和宋大人在外头求见。”

    霍翎道:“请他们进来吧。”

    给霍翎和季衔山一一行过礼后,丁景焕又与陆杭打了声招呼:“陆尚书也在。”

    陆杭笑道:“你二人怎么一块儿过来了。”

    丁景焕看了看霍翎,见霍翎没有阻止的意思,才开口解释:“早在一个月前,我们安插在大穆的人手就传回了一份情报。起初我们也以为这是上天赐予大燕的天赐良机,但娘娘疑心这是大穆的阴谋,永庆帝极有可能还清醒着,因此并未轻举妄动,只是派人在暗中推波助澜,加剧大穆的动荡。”

    宋叙跟着道:“大燕能在大穆安插人手,大穆自然也能在大燕安插人手。今日大朝会上发生的一切瞒不住人,要是传回大穆,只怕会正中大穆下怀,让他们借题发挥。”

    陆杭心中一动:难怪方才在大朝会上,太后看到承恩公的奏折后会如此震怒。

    他原以为这是因为承恩公冒犯了太后的威仪,没想到还有这么一层原因在。

    在夺嫡愈演愈烈的关键阶段,就算是永庆帝想要发兵攻打大燕,其他贵族和官员也未必会乐意。

    尤其是那些支持其他皇子的人。

    镇守燕云十六州的大将萧国英是十皇子的舅舅,在这个时候主动出兵大燕,不是给了十皇子和萧国英可乘之机吗!

    但是,如果先提出开战的一方是大燕,上书请战的人还是大燕的承恩公兼兵部尚书呢?

    大穆要不要防守,要不要反击?

    只要大穆的军队开始调动,大燕就算再不想打,也不得不应战了。

    季衔山的脸色也渐渐沉下:这就是母后说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吗。

    敌人早就巴不得与他们开战了,只是因为种种掣肘,一时间找不到一个好的开战理由。

    如今一个现成的开战理由送到了对方手上。他们可以压下朝堂请战的声音,却无法阻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